同伴教育对艾滋病的预防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同伴教育对艾滋病的预防效果评价

杨永超

祥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大理672100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同伴教育对艾滋病的预防效果。方法2017年4月--2017年10月期间,选择祥云县720名居民作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设为A组与B组,各360名。A组给予艾滋病常规宣传教育,B组配合同伴教育,调查研究对象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结果调查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安全套正确使用情况,教育前,组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教育后,B组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在艾滋病宣传中应用价值高,可提高居民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积极预防艾滋病,实现对艾滋病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同伴教育;艾滋病;预防效果

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一种传染病,是因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所致[1]。一般情况下,HIV感染后,数年内,甚至是10余年内,并无临床表现,若演变为艾滋病,便会出现多种症状,如全身乏力、食欲下降、紫斑、瘀血斑等,严重时,可伴有腹泻、便血、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2]。艾滋病,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且至今无治愈之法,因此,艾滋病预防干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此,本文经调查分析,探讨研究了同伴教育对艾滋病的预防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4月--2017年10月期间,选择祥云县720名居民作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设为A组与B组,每组360名。A组,20-45岁,平均(35.3±3.29)岁,201名男性,159名女性,346名本省,14名外省,218名初中及其以下,142名初中以上,271名已婚,82名未婚,7名离异。B组,22-48岁,平均(34.9±4.03)岁,217名男性,143名女性,345名本省,15名外省,204名初中及其以下,156名初中以上,265名已婚,89名未婚,6名离异。比较临床资料,2组对象在性别、年龄、来源地、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等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存在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A组:艾滋病常规宣传教育,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组织讲座、一对一讲解等方式,向研究对象介绍艾滋病相关知识。

(2)B组:在常规宣传教育的同时,实施同伴教育措施,选择合适的同伴教育者,并进行科学培训,同伴教育中,能够照顾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居民,其必须口才好,具备较高的沟通能力,诚信度高,有一定的号召力与影响力,具有合作精神。同伴教育者经培训合格后,便可开展同伴教育活动,一般情况下,按照1:10的比例,站在平等的基础上,对居民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及指导,采取多种方式,如个别交流、小组讨论、集体活动、安全套使用指导、艾滋病预防资料等,完成同伴间的教育。

1.3观察指标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2组对象教育前后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了解情况,主要涉及3个方面,即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安全套正确使用,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认知程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用到的数据,在EXCEL表格中录入,应用SPSS20.0软件,()用作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若统计学有意义,则用“P<0.05”进行表示。

2结果

经比较,教育前,2组对象对艾滋病的认识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教育后,B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A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近些年,大量数据表明,艾滋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同时,迄今为止,关于艾滋病,尚未找到治愈之法。因此,加强艾滋病的预防,成为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措施。同伴教育(PeerEducation),指人们一般愿意听取年龄相仿、兴趣爱好相近且知识背景相近的朋友及同伴的建议与意见,可分为正规同伴教育与非正规同伴教育[3]。同伴教育,方便且灵活,快捷且实用,容易沟通,认同感与安全感强烈,便于接受,同时,同伴教育,教育形式新颖,活动方式多,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具备引导作用[4]。艾滋病预防中,开展同伴教育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综合考虑教育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因素,采取多种形式,向教育对象介绍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教育对象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主动远离艾滋病危险因素,预防控制艾滋病。本研究,A组接受常规艾滋病宣传教育,B组配合同伴教育。结果,教育后,B组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均优于A组(P<0.05)。可见,同伴教育在艾滋病预防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通过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预防艾滋病。

参考文献:

[1]李霞.艾滋病预防教育中大学生对同伴教育的认知态度分析[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1(02):34-37.

[2]宋玲,杨炬,查干花,马光明,蒋岸.艾滋病同伴教育对校外青少年的预防效果评价[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06):520-523.

[3]史敏,李政,贾经雪,杨雪梅.同伴教育视域下高校艾滋病预防途径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02):252-255.

[4]蒋颖,钟朝晖,张眉,王应雄,刁俊,杨彬,李少芳.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模式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786-2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