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化护理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优质化护理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中的应用

张娅

湖南省桑植县民族中医医院湖南桑植4271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化护理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10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采取控制感染、祛痰镇咳、解痉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优质化护理,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康教育及护理评价;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症状积分改善程度,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气健、肺部湿罗音的症状积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气促、肺部温罗音的症状积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8.00%;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质化护理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中的效果确切。可协同提高、巩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对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优质化护理;效果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指因反复感染、免疫功能紊乱及非特异性炎症因子等的刺激,导致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由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复杂多样,吸烟、大气污染、感染、过敏因素及神经功能紊乱作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常见的危险因素,显著增加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风险。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嗽、咳痰、喘息、气促、肺部湿罗音作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以x线检查、呼吸功能检查、血液检查及痰液检查作为主要诊断方法。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主要采取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及平喘等对症治疗,但病情治愈率低及复发率高;仍需通过护理手段,巩固对症治疗效果、增强体质及改善预后;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化护理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范围为57.2-72.5岁、平均年龄(68.2±3.7)岁;病程范围0.8~15.7年、平均病程(4.8±0.6)年;观察组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范围为56.5~71.4岁、平均年龄(67.9±3.5)岁;病程范围0.7~15.1平均病程(4.4±0.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研究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控制感染、祛痰镇咳、解痉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优质化护理,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目标、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及护理评价;具体如下:通过系统性观察、交谈、护理排查及查阅记录,可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精神情感状况、感觉状况命体征及生活质量。随着护理评估的广泛应用,为临床护理诊断、护理计划、评估护理效果及积累护理经验提供依据;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诊断中,旨在明确诊断名称、定义、诊断标准、相关因素;在诊断名称,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描述患者的疾病状况,清晰明确地表达,鉴别诊断其它疾病;根据诊断标准结合相关因素,作出与疾病相关的诊断,重点以体温过高或呼吸道分泌物清理无效作为诊断重点;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旨在提高患者的咳嗽、咳痰水平、有效排出痰液、控制体温正常、消除感染病灶、改善预后及预防并发症发生作为护理目标;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采取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休息与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对症护理及心理护理。在病情急性期或缓解期内,患者卧床休息、保持环境的整洁及适量运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避免环境性致敏因素增大病情复发的风险;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水分,增强食欲;此外,患者需戒烟限酒;密切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咳嗽程度、咳痰性质、喘症状及诱发因素,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及预后,重点评估病情的临床分型、分期;根据病情需要;向患者解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护理过程,综合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方案,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护理的诱发病因、疾病发展过程、治疗经过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护理的认知水平;指导患者增强体质、避免诱因及合理饮食,有利于缩短病程。此外,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护理全过程,改变生活习惯,减少与诱因接触及合理安排生活,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在疗程及临床护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价,通过评价患者是否存在咳嗽、咳痰、喘急、并发症,营养状况是否改善,整体评价患者的护理效果,为进一步调整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1.3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气道高反直基本消失、自主呼吸能力基本恢复、动脉血气评价指标及生命体征明显改善;有效:气道高反应有所缓解、自主呼吸能力有所恢复、动脉血气评价指标及生命体征有所改善;无效:各项症候无改善,预后较差[2]。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症状积分改善程度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气促、肺部湿罗音的症状积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气促、肺部湿罗音的症状积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原则为协同提高对症治疗效果、抑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的预后及预防并发症发生[3]:由于咳嗽、咳痰、喘息、气促、肺部湿罗音均作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在控制感染、祛痰镇咳、解痉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短期内,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但为进一步提高及巩固疗效,预防病情复发,仍需采取临床护理措施。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化护理,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及护理评价,对患者采取全面的临床护理,综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评估是指有计划性、目的性及系统性地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整体评估健康状况,为临床护理活动提供依据。护理诊断是指对患者的健康风险、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进行临床判断,作为设定护理目标、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护理目标是指以满足患者的病情需要、心理需要,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为目标,采取计划性、连续性及整体性护理措施的一种理论模式“。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采取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休息与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对症护理及心理护理,密切留意病情变化,综合评估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优化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案;科学合理用药护理有利于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避免药物耐受;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保持呼吸道畅通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病情耐受性,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缓解气道高反应;通过宣传教育、健康指导、增强体质及避免诱因。提高患者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水平,利于消除患者焦虑的心理应激状态.提高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在疗程及临床护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价,有利于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预后,为进一步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依[4]。

通过本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咳嗽、咳痰、喘息、气促、肺部湿罗音的症状积分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8.00%;提示优质化护理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中的效果确切,可协同提高、巩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常规治疔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万焱迟.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47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5(3):118118

[2]胡琴芳.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优质化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J].吉林医学,2014,09(18):4106—4106

[3]洪依今,郑丽芳,陈晓珊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优质化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15,14(12¨49—150,1;8

[4]张男男,陈玉兰,刘海霞等.优质化护理在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中的实施[J].中国伤残医学,2013,07(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