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质量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析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质量管理

卢敏

临朐县国土资源局山东潍坊262600

摘要: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我国土地资源的价值,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加强了对土地资源的开发整理工作,不断提高农村耕地质量,避免土地与耕地资源遭到污染破坏,影响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稳定发展。笔者结合实践,对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质量管理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管理

1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质量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

1.1过于看重耕地规模,忽视质量管理

当前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有些政府部门虽然已经实现了对荒地的开发整理,却未进行下一步的土地质量管理保护工作,仍在继续开展土地开发整理作业,盲目追求土地开发利用面积的提升,未能科学明确土地开发整理目标和保障耕地质量管理,从而导致我国土地质量遭到严重破坏。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应该是适当扩大适宜耕种的优良土地面积,而不是一味地增大土地开发生产面积,完全不顾土地后期的质量管理保护工作。

1.2耕地利用结构缺乏合理性,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某些地区存在严重的土地退化,破坏现象依然存在。遇有降雨天气,极易发生洪涝灾害。过于看重开发,对生态保护不足,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耕地,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非常不利。同时政府在此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性措施,导致土地开发利用的效果不佳,造成严重的土地浪费。城镇建设日渐加快,对土地资源形成很大影响,存在大量土地闲置情况,农村人口外出,形成空心村,非农设施建设造成大量土地被浪费。

1.3缺乏对耕地的保护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得人们对土地的需求量不断上升。而在制定土地利用方案和进行土地整体规划的过程中,土地管理及规划部门不能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好耕地保护方面的问题,由于缺乏对保护耕地的正确认识,在耕地保护和土地规划过程中,人们往往把交通便利、土质好的耕地作为农田,而那些位置偏远、条件较差的农田将被规划为“非农”用地,以方便将来的城市建设。这种做法严重背离了耕地保护的初衷,导致越来越多的耕地变为了城市用地,耕地越来越少,资源危机越来越严重。

2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质量管理的优化措施

2.1强化土地质量管理,完善耕地验收评估机制

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土地开发利用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杜绝各种污染问题的发生,影响到农村土地开发与耕地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土地周围的生态环境水平,要加强检测评价工作,一旦发现土地环境质量水平不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标准,必须禁止开发利用该区域土地,并对其进行环境优化改善工作。对于需要大量水资源灌溉的耕地,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水资源质量的检测工作,确保水资源没有被污染,影响到耕地质量的管理水平。政府部门在开发整理土地资源中,要结合我国制定颁布的《土地管理法》,科学明确土地规划利用目标,建立完善的耕地验收评估机制。政府部门要组建专业化的耕地质量验收队伍,安排专业人员对耕地面积进行综合考察,确保耕地质量水平能够符合国家土地质量相关标准。同时,土地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农业管理部门的合作联系,共同对耕地面积及质量展开科学验收工作,确保整个验收过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明确验收方式和验收流程。

2.2通过有效机制建设,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必须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与土地整理工作当中,注重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如近年来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政策,更加充分的体现这三者效益的协同发展。为此,应当与土地整理工作进行有效结合,促进土地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利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对于土地整理工作而言,此项工作是遵循现代化的生产要求,实施土地资源的科学配置,同时也提供了现代化城乡的发展的重要土地资源空间。以建制镇为单位,有效的结合小城镇建设进行土地整理工作,循序渐进的引导农民向城镇发展,工业集中于工业园区,实现耕地集约化的目标。

2.3加强土地整理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对于土地整理工作而言,此项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这给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的确保土地整理工作的高效化与高质量完成,必须要加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有效的培训措施,提升香瓜人员的工作水平与整体素质,为土地整理工作的科学化与高效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进一步提升土地整理工作质量。并且还需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工程质量监理和管理队伍。

2.4提高土地整理开发经济效益的途径

通过对众多土地整理开发项目进行分析比对可以发现,提高土地整理开发经济效益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指单纯进行土地整理开发,扩大耕地面积;其二是指在土地整理开发的基础上优化种植结构,应用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对于第一种开发途径而言,可以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将项目区内未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转化为耕地资源,并通过土地整理形成比较成熟的田间道路交通系统和农业灌溉系统,彻底打破传统耕作不便的情况。同时,还需要引入客土,增加耕作土地的厚度,从而提高耕地的种植率和保水保肥的能力。此外,还需要对中低产田地进行改造,通过引入水源、改造沟渠等将地下水浅水层控制在一定深度范围内,并通过增加肥料、提高耕作技术等,进一步提高产量和耕地质量,将中低产田地发展为旱涝保收的肥田。对于后一种开发途径则需要优化种植结构,应用新型经营模式,合理科学的种植结构能够使得土地资源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合理的种植结构需要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基础上,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当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比较高的基础上,可以在新开发的土地上种植蔬菜和水果以代替传统的粮棉,以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

2.5加强对土地规划中的耕地保护

土地规划要向科学、合理、高效、灵活的方向推进,土地规划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处理好土地与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要保证土地规划能够适应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加强土地规划中的耕地保护,不仅仅是国家和政府职责,全社会的公民都应该积极参与进来。国家要加大耕地保护的宣传力度,把耕地保护的意识和理念普及到全社会中去,加大对耕地保护的监督力度,杜绝土地浪费和耕地被强行占用。全社会的公民也应该提高耕地保护意识,自觉履行相应的义务,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合理的利用有限而又宝贵的耕地资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质量管理是国家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政府部门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过程中,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理念,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工作,注重对耕地质量的管理保护,而不是盲目扩大土地开发面积。政府部门要建立起完善的土地质量管理机制和验收评估机制,强化生态景观建设,这样才能提升耕地质量,推动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杜瑞婷.土地开发整理过程地籍测绘的运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11):62.

[2]陈小平.土地开发整理环节应用现代测绘技术的有关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41):220-221.

[3]王晓东.关于我国土地工程开发整理项目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