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王祥萍

贵州贵阳市乌当区新天三小王祥萍

应用题的教学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难学、教师难教、费时费力的现象。那么应用题教学到底难在哪里呢?我认为主要难在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上。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思维能力是应用题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这一教学重点,设计安排了感知表述——自我学习——初步练习——教师讲解四步教学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一、感知表述

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的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对这些具体形象进行综合性的感知,然后要求学生把所感知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集中而又有系统的表述,提高学生对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例如:小学低年级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四(一)班同学去植树,男生25人,女生19人,平均分成4组,每组几人?教学这道应用题之前,我先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每人摆两堆小圆片,一堆5个,一堆7个,然后提问:要把这两堆圆片分成4个小堆,并且每堆一样多,你们会分吗?怎么分?动手试试看吧。学生对这类活动很感兴趣,当学生把这两堆圆片合在一起再进行均分时,教师及时提问:为什么要把原来的两堆圆片合起来呢?具体的学具操作,能把求平均数的算理简单明了地反映出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使其积极主动地把诸多感性材料“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二、自我学习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是中、差生的自学能力,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很吃力,成绩低下,究其原因,一是基础差,反应慢,另一个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去思考,怎么去自学课本。因此,教学中要特别鼓励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理解,这是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过程,也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当大家急于列出算式进行具体的计算解答,急于获得自学的“劳动成果”时,及时组织学生解答题目,把题目算完后,再让学生打开书本阅读教材,进行自我对照和订正。通过自学,学生能体验到独立解题后成功的喜悦。

三、初步练习

练习阶段是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新知识,独立解答应用题的过程。此时可挑选好、中、差三类学生上讲台去板演,同时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练习之后,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讲解、讨论和订正,主要讲解题目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对不同的讲解方法要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分析正误,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四、教师讲解

通过学生在练习中反映出来的各种信息,对于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辅导和纠正。首先,要对学生在练习中获得的学习成效给予充分的肯定。其次,要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给予辅导和纠正,对易错、易混、易忘的问题给以指点和强调,对尚未出现又极易发生的错误引起警觉,防患于未然。

总之,要通过学生自学、练习、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另外,教师还要启发学生把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构成新的认知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