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人群腰椎骨密度与其腰椎曲度的相关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女性人群腰椎骨密度与其腰椎曲度的相关性分析

赵红岩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西京医院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在女性的腰椎骨密度及其曲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在我院2017年2月1号至2019年2月1号这段时间内,随机选取210例女性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为有效测定其腰椎骨的密度,我们采用DXA法;为有效测定其腰椎曲度,我们采用X线片进行测量。并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来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相关水平的进一步分析。结果:经统计,未发现在女性的腰椎骨密度和其曲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P>0.05。结论:在临床上,女性的腰椎骨密度及其弯曲程度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但是为了增加女性抵抗各种腰椎问题的能力,还是应当适当地补充钙质,以提升其椎骨的密度。

【关键词】女性人群;腰椎骨;密度;腰椎曲度;相关系数

引言

在临床上,骨密度还有另一个称号,那就是骨矿密度。其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医师预测患者的骨强度,且其对最终预测结果的贡献水平还能够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除此之外,在诊断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的过程中,借助这一标准,也能够起到良好的判断效果。与肌肉重量呈现同时下降趋势,女性的骨骼重量也在其三十六岁之后,慢慢地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1]。因此,探究女性群体的腰椎骨密度及其曲度之间的关系,有着重大的意义,本院在2017年2月1号至2019年2月1号这段时间内,随机选取210例女性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来探究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7年2月1号至2019年2月1号这段时间内,随机选取210例女性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其中年龄最小的41岁,年龄最大的76岁,年龄平均为(60.27±10.78)岁。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根据以下两个原则来选取此次研究的对象。其一是所有的研究对象都曾在我院接受过慢性下腰痛的治疗[1]。其二是所有的研究对象都经过了DEXA的检查,对其腰椎骨密度有了初步的了解。

1.2.1排除标准

对参与此次研究之前,已经进行过相关的腰椎手术的患者进行排除。其次,如果患者患有相关的腰椎肿瘤或者是结核等疾病,也必须予以排除[1]。再者,如果患者存在先天性的腰椎问题,也不能纳入此次研究当中[1]。最后,如果患者在研究进行的时间前后服用过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或者是患者存在精神方面的问题,也不能够纳入此次研究当中,必须加以排除。

1.3检查方法

1.3.1骨密度检查方法

此次研究主要借助双能X线吸收法来对患者的腰椎骨密度情况进行测定。这一方法一般又称为DXA法,这一方法的测定结果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值来表示,其一是BMD值,其二是T值,最后是Z值[2]。

1.3.2腰椎曲度检查方法

为了有效地测定此次研究210例女性患者的腰椎曲度,我们选择了正侧位X线片测量的方式来对其进行检查。主要检查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腰椎矢状面Cobb角;其二是腰椎侧凸Cobb角[2]。

1.4观察指标

根据DXA法最终检测出来的BMD值,T值和Z值这三个数据,来确定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并借助其和腰椎曲度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分析,来判定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1.5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22.0作为本次研究的统计学软件,将所有实验数据均录入其中进行统计处理。在处理计量资料的时候,我们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进行表示,并且采用T检验作为检验组间差异的手段[2]。在处理计数资料的时候,我们选择百分数进行表示,并且使用卡方检验作为统计学方法,除此之外,选择P<0.05作为检验统计学显著性的标准[2]。

2.研究结果

经过检查,参与此次研究的210例女性患者,经过DXA法进行检查之后的结果如下:其BMD值为(0.662±0.139)g/cm2,其T值为(-3.099±1.402),最后,其Z值为(-3.167±1.298)。

经过正侧位X线片测量检查,我们发现210例女性患者的腰椎矢状面Cobb角的大小为(44.15±16.01)度。其次,其腰椎凸Cobb角的大小为(3.47±2.68)度[2]。

经统计相关分析,两者的相关系数为r=-0.074,P=0.1744。这表明对于女性群体而言,其腰椎骨密度的大小并没有和其腰椎曲度之间存在某种相关性。

3.讨论

一般而言,在最初的发育过程中,人体的脊柱都是以C曲形态的方式进行生长的[3]。但是在后来婴儿学会行走之后,人的脊柱就开始转换其生长发育的形式,其目标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直立行走的需求。如此一来,C曲形态就开始慢慢地转换为S曲形态[3]。而当人经历过一生中最重要的生长成熟阶段,身体各项机能开始出现退步的趋势的时候,其脊柱也开始发生相应的退化。这个时候,S曲形态就会逐渐地退回C曲形态的状态。而在这一退变的过程之中,脊柱依然需要以有效的曲度大小来支撑人类的每一次直立行走。在这个过程中,以其冠状面曲度、矢状面曲度为代表的一系列腰椎截面,都会随着个体的坐立行走等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对于患有下腰痛这一疾病的患者而言,在这一行为的基础之上,其病理性就会发生显著的作用,从而导致例如腰椎间盘突出之类的一系列疾病的出现[3]。

除此之外,众所周知,近年来患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数量也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明显而逐渐上升,成为一个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3]。骨质疏松本质上就是骨骼密度的下降,是一种人类衰老过程的显著表现。因此,本研究着力于探讨针对于女性群体的,腰椎骨密度和腰椎曲度之间的相关性[3]。结果虽然并未得出显著的相关,但是依然提醒我们,对于中老年女性群体而言,必须注意补钙,多喝牛奶,多沐浴阳光。如此一来,才能更好地保障其老年生活的质量,不受腰椎问题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佚名.女性人群腰椎骨密度与其腰椎曲度的相关性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8,(04):111-115.

[2]杜诚恳,吴铅谈,翁文水.女性腰椎骨密度与腰椎曲度相关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6):666-668.

[3]代永亮,赵圆,刘文亚,等.运用定量CT对老年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椎体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11):1317-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