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单位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综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建设单位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综合分析

陈方运

济南汇中新实业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2500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多,要想确保建筑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就要加强对于建筑项目在安全、质量、进度等各方面的控制。随着安全事故的不断增多,单纯依靠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安全管理的需求,还需要建设单位参与到建筑项目安全管理中,因此,建设单位对于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建设单位对于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设单位;施工管理;安全管理;模式;分析

1、建设单位进行安全管理的特点

1.1多重性与动态性

建设单位对于安全管理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建筑施工的进度、人员等各个方面的变化与调整的,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施工队伍或者人员的安全意识,这就需要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但是培训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需要进行多重性、动态性的沟通与教育,对员工实施跟踪性的培训与考核,才能确保员工时刻将安全意识放于心头。

1.2强制性与权威性

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采用了一定的强制手段控制员工的安全意志。但是这种强制性的管理是受我国法律法规保护的,法律允许建设单位将安全管理放在首位,使得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建设单位是整个建筑项目的投资者与总负责单位,其推进的安全管理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

1.3系统性

建设单位所实施的安全管理是一个较为系统性的工作难过,安全管理需要考虑并有效协调所有安全管理的要素,并要求建设单位能够发挥掌控全局的作用,明确安全管理的目标,并有针对性的做出规划,为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是一个较为系统性的工作。

1.4规范指导性

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对于自身员工、施工单位等个体或者单位的行为是由一定的约束性的,对其行为做出了规范、引导与完善,起到了控制、组织、维护、推动的作用,因此,其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建设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

2.1部分建设单位忽视安全管理工作

在目前的建设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中,很多建设单位只是一味的追求建筑质量与成本,忽视了整个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一方面,建设单位对于安全管理的投入较大,但是回报较少,使得部分建设单位甚至有意识的回避安全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很多建设的安全管理只是浮于表面,缺乏深度。甚至将安全管理工作全部委托给监理单位,不能主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2.2建设单位在各个阶段不能有效的落实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方面,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需要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这一过程一般通过招投标的形式进行,但是由于建设单位在招投标中的安全管理不足,建设单位在招标时一味追求低价,忽略了中标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埋下了安全事故的隐患。另一方面,在签订合同时,建设单位忽视了安全管理内容有关的条款,这一点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市场中是非常常见的,安全条款的缺少使得在整个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权责不明,不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

2.3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力度较弱

一方面,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做到责任到人,发达国家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与个人挂钩的,当出现安全事故时,能够准确的找到相关的责任人,并能做出及时的惩罚,但是由于我国的安全管理工作往往只是责任到企业,无法与个人挂钩,使得安全事故的受惩罚者多为企业,员工却不重视安全管理果农做,不能有效的落实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缺乏责任心。另一方面,建设单位对于安全管理的投入资金较少,使得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捉襟见肘,无法满足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

3、完善建设单位安全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3.1建设单位加强各方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在整个建筑单位的各方参与者中,建设单位的地位无疑是最高的,其安全管理也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与权威性的,这就需要施工单位与建立单位在一定程度上遵循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规范。因此,建设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在整个建筑项目中普及安全知识,利用多种平台与媒体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并重点监督施工单位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否有效。同时,在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中,建设单位需要定期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多次、重复强调安全施工的重要性,提高多方人员的安全意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要责任到人,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格的惩罚,提升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3.2对各个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安全管理规划

首先,在建筑项目开始施工之前,建设单位需要完成土地的征用、拆迁、土地勘查、项目设计等相关的准备工作,只有在做好这些工作之后,才能进行施工工作。在这一阶段,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大大降低施工后安全管理的难度与复杂度。施工前的安全管理属于安全管理的事前控制,有效的增加了安全管理在整个建设项目中的灵活性。

其次,在招投标阶段,建设单位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并对投标单位综合分析,要在确保成本、质量等满足需求的基础上选择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建设单位。在多项工程共同进行时,往往需要将项目分包给众多分包商,只有选择安全管理水平较高的施工单位或者将项目分包给高素质的施工队伍,才能有效的预防建设项目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

最后,在合同管理中,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要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施工合同,建设单位安全管理同样也体现在合同中,建设单位要在合同中明确关于安全管理的内容,包括双方的权利、义务、目标等,避免发生安全管理的纠纷。另外,建设单位需要向当地有关部门提交安全管理的有关方案与计划,才能取得施工许可证。

3.3完善建设单位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建设单位要成立相关的安全管理小组,按照国家相关的安全管理标准进行安全管理,并将规范工人的安全行为为目标,在建筑施工现场对工人的行为进行规范与监督。第二,实施安全绿卡制度,即建设单位在施工之前对施工单位进行预先检查的制度,在检查时按照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对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等进行预测。第三,建设单位协助施工单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使得施工人员明确安全任务与技术操作重点,对施工单位的技术交底进行有效的监督。第四,建设单位要落实施工安全许可制度,在每天开始施工之前,建设单位对施工队伍进行检查与记录,并促使相关的责任人监督每天的安全执行工作。另外,针对电工、焊工等特种作业,建设单位要严格监督这些作业,持证上岗,确保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4、结语

总而言之,建设单位作为建筑项目的总负责人,其安全管理工作是确保整个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建设单位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时,要确保安全管理工程的全面性与有效性,并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柏萍,刘小勇,张丽.工程建设第三方安全管理模式初探[J].建筑经济,2015,36(10):48-51.

[2]路洪洲,杨高升.基于建设工程项目视角的安全管理人员政治技能探究[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5,32(01):88-92.

[3]易仁彦,王旭静,张婷,周瑞峰.基于绩效管理的建设单位安全管理分析与应用[J].工程管理学报,2013,27(02):22-25.

[4]何伯森,张水波,查京民.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中施工合同有关各方的职责[J].土木工程学报,2004(05):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