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模式及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探究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模式及规划

刘佳沛

(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北京100070)

摘要:目前国内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行业建设如火如荼,各大发电集团、私营企业等纷纷介入其中,并已各自积累了一些已投产发电的场站,生产经营工作随之而来。为促进发电公司的科技进步,提高生产运营标准化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人为本,改善员工工作与生活环境,稳定员工队伍,为公司的后续发展积蓄力量,部分公司正积极尝试新能源集控中心的建设工作。

关键词: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模式;规划

引言

一般总厂集控模式系统建设投资少,结构简单、功能也比较单一,适用于高度集中或民营企业只考虑场站的集中发电运行时选用,总厂集控模式可以减少一些原有场站的运行工作人员数量,节省一些企业管理成本,但对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贡献却非常有限。区域集控管理模式一般体现了集控中心综合、清晰的结构和综合功能,适合大型发电集团提高生产运行和标准化管理水平,并进行集中控制建设或考虑企业未来发展规划。良好的生产管理需要坚实的技术平台为支撑,虽然区域集控管理模式需要更多配套建设的系统、投资也偏大,但其相应的管理模式可以实现真正的集中控制,实现各场站集中发电、集中营销、集中生产技术管理和技术监督、集中应急指挥和响应、集中诊断等功能。就未来发展来看,区域集控管理模式也将成为未来新能源行业生产管理发展的方向。

1系统网络构架

新能源集控子站数据通过租用电力调度数据网(或运营商网络)上送新能源集控主站,主站分为安全Ⅰ区、安全Ⅱ区、安全Ⅲ区。新能源集控系统网络构架如图1所示。新能源集控计算机网络结构采用分布式开放局域网交换技术,双重化冗余配置,由100/1000M后台局域网交换机及100M采集网交换机的三层结构组成,系统的骨干网采用千兆网,采集网络采用百兆网。整个网络采用冗余双以太网结构,网络传输协议基于TCP/IP实现。建立新能源集控后,为确保调度端数据的准确、实时性,调度端数据仍从新能源电站直接上送。

2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规划

2.1新能源集控中心选址规划

集控中心应尽量选择在企业各场站所在地理位置的中心城市内建设,这样在缩短集控中心至各场站间的距离以方便开展工作的同时,也可缩短至各场站的通信链路长度,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并可节省相关专线电路的租赁费用。考虑到集控中心需建设电力通信系统,并需从两个不同的光传输方向接入电网通信接入层,而且此部分的投资相对较大,因此,具体位置上宜选择在电网公司通信设备情况较好的两个变电站之间。同时还需综合考虑集控中心所在办公楼的电力供应、房屋结构、承重情况、后勤保障、防雷接地及周边治安环境等问题。

2.2新能源集控中心主系统建设规划

新能源集控中心的建立是为了起到统一的运行管理、统一的技术管理等综合管理目的的。建设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接口开放和拥有统一数据平台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变得相当关键,新能源集控中心主系统建设能实现了多个场站远程操控及终端应用系统的数据共享、集中管理及其他功能,并提供各种高级应用集成的支持平台。在进行新能源集控中心主系统建设规划时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新能源集控中心二次系统安防建设的规划。集控系统的各项业务均以网络为基础,是电力二次系统安防的重点防护对象,各系统的建设必须按电力二次安防”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要求进行整体规划,因此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建设应该贯穿于整个集控系统建设的始终,并深入每个系统,以保证综合自动化系统和调度数据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综合利用纵向加密认证装置、隔离装置、入侵检测、防火墙等安全设备,实施相应的隔离和安全防护。针对风电场普遍采用风机厂家运维现状,应着重考虑授权访问的安全管理。同时为满足更高的安全需要,应对关键业务系统服务器设备部署主机加固及设置相关安全策略,提高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加强技术防护手段的同时,更要加强管理体系方面的安全建设,严格执行二次安防的总体要求,如内部人员对系统软硬件资源、数据的非法利用等都应有严格的规定,强化检查落实,保证集控中心二次系统的安全。第二,新能源集控中心电力通信系统建设的规划第三,新能源集控中心数据网建设的规划;第四,新能源集控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建设的规划;第五,集中式风光功率预测系统建设的规划;第六,新能源集控中心电能量计量系统建设的规划;第七,新能源集控中心工业电视系统建设的规划。

2.3新能源集控中心辅助系统规划

(1)状态检修系统规划。以各场站机电主设备为实施对象,建立设备远程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状态检修决策系统。根据场站的设备布置方位及配置、机型特点、机组参数、场站间通信状况及在电网中的地位等因素,以及国内外设备状态监测技术发展水平,确定系统的结构体系、网络架构以及监测对象、监测手段,通过在线监测、离线监测(或巡检)以及测试数据的有机结合,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远程实时在线监测与分析。

(2)信息统一平台建设规划。建设数据交换和中心存储平台,通过统一规范的传输规约和网络接口,整合离散的各个子系统,建立满足二次安全防护要求的信息统一平台,形成数据信息中心,实现对场站的监控、信息、通信、监测等跨安全分区的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的统一交换与存储共享,消灭信息孤岛,为智能化场站提供统一的信息支撑管理应用环境,以全面提升场站自动化运行管理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

(3)远程视频协助系统规划。鉴于新能源场站人员技术力量的实际情况,宜考虑建设远程视频协助系统,通过场站内的无线或有线VPN广域网与集控中心广域网互联,现场配备移动语音视频装置使集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直观了解现场设备实际情况,在线指导场站人员开展相关操作与维护消缺工作,亦可通过此方式开展专业培训,充分发挥集控中心的集中技术管理职能,逐步提高场站驻守人员的技能水平。

3结语

总之,不同厂家的风机、光伏组件、水电和升压站设备的统一监控在现今新能源建设发展阶段变得很有意义。新能源集控中心系统的使用,提高了故障诊断分析能力,促进了新能源站场运行和管理水平,降低了新能源电厂运行维护和管理成本,为新能源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陈丙文,肖立家,宋艳君.风电场群远程集中监控系统设计探讨[J].山东电力技术,2011(3):23-25.

[2]李明辉,石敏,樊立云,等.风电场远程监控系统的开发应用[C]//全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大会,2011.

[3]邓盛名.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模式及规划探讨[J].水电站机电技术,2015,(7):33-36.

[4]罗海生.新能源集控中心项目计划与控制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5]风电场群远程集中监控系统设计及智能化管理[J].梁涛,袁正彬,梅春晓,孙国峰.自动化与仪表.2015(11).

作者介绍:

刘佳沛(1986.9.5-);男;河北石家庄;汉;本科;工程师;运行经理;新能源集控运行;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