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心灵的鸡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1

滋养心灵的鸡汤

陈辉

——初中美术中的人文性

◆陈辉甘肃省民勤县东坝中学733399

通常人们认为美术课就是写写画画,其实美术课程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是富有人文性质的课程,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美术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涵盖了生活、情感、文化、科学等门类,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发展。

一、挖掘艺术意蕴,提升学生修养

美术课的目的不仅仅要教给学生如何作好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在授课中要适当忽略作画技能技巧的学习,把文化学习作为一个重点,这样就使美术学习从单一而枯燥的技能方面提升到作品内容和内涵学习的层面,可以让学生具体地了解作者创作的出发点,领悟到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这对学好美术这门课是一种促进,也达到了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比如,在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时,教师可以先简单从画风上讲授这幅作品是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让学生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具体从内容上介绍当时北宋的生活面貌,详细讲明这段历史,最后说明这幅体现宋代建筑及人民生活的作品是一幅经典之作。这样的授课方式可以让学生从这幅画的细节上深度了解北宋这段历史,容易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观,更有助于在美术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形成学生的人文意识,发展其自身的品德修养。

二、激活学生思维,点燃表现欲望

美术活动中需要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需要直觉、顿悟和灵感来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这正是人文学习所需要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因此,美术课上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如在《写意花鸟画》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这是什么花、听一听这是什么鸟,以此激发学生想象。此时,趁“热”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潜能:“我们家乡有哪些花和鸟?”“你觉得哪些花和鸟最独特?”“你最想成为什么花、什么鸟?”“如果你是花,你是鸟,你最想干什么?”……这时学生的思维从花和鸟的特征、色彩、生活习性等方面不断扩展、不断创新,产生了表现的欲望。此时进行技法讲解和示范,发现学生都兴致勃勃,迫不及待要画出自己的“花”和“鸟”,更有甚者,茅塞顿开,灵感一触即发。在这些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花和鸟、对自己、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在美术创作表现活动中,和着音乐的优美旋律,欢声笑语,展现了学生心灵深处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提高人文素养

教育专家认为,将来的“文盲”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的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做人。学生在各种美术活动中培养起了艺术的鉴赏力、高尚的审美情操和修养,这正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所需要的人文素养。

如在《策划一次校园活动》一课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在学习创作中就要求学生学会分工,互帮互助来完成作业,更能体会到如何展示自己的校园之美。要让他们在动手中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合作学习。自己做事的能力和特长能够得到发挥,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四、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发展人文精神

美术课要构建学生精神世界,首先要构建教师的精神世界,一个自己思想贫乏、境界狭窄、知识浅陋的美术教师是无法把人文精神引进课堂的。人文性对教师的要求远远高于技能技巧性,它要求教师具有深刻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知识底蕴,热爱美术教学。为此,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强业务学习,做一个知识广博、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人格高尚、胸襟开阔、志趣高雅、蕴含丰富的教师。这样,你才能够在美术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把学生带入人文世界,才能够真正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效果。

总之,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注重了人文精神的传播与养成,这个社会将出现更多拥有高尚完美人格的人;在美术教学中注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将会构筑起无数美好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