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心外ICU患者约束缺陷率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品管圈在降低心外ICU患者约束缺陷率中的应用

秦金凤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监护室江苏南通226001)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心外ICU患者约束缺陷率中的应用。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降低心外ICU患者约束缺陷率”为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并进行现况调查,设定目标值,进行要因分析,拟定对策,实施对策后进行效果确认,标准化处置,检讨与改进。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心外ICU患者约束缺陷率。结果:实施品管圈后,心外ICU患者约束缺陷率从活动前的43.8%降低至活动后的14.1%,观察组明显较低,两组比较可见其P<0.05,同时说明差异明显。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心外ICU患者约束缺陷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关键词】品管圈;心外ICU;约束缺陷率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312-03

品管圈(QCC)活动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助自发组成的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和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发面所发生的问题[1]。身体约束指使用任何物理或机械性设备、材料或工具附加在或邻近于患者身体,病人本人不能轻易将其移除,用以限制病人的自由活动或使病人不能正常接近自己身体的方法[2]。国外普遍认为,身体约束会明显降低护理质量,属于不合格护理,加拿大已颁布“尽量减少约束”的法规,在国内缺乏约束带使用指南,医护人员是约束带使用的主要决策者,护理人员是约束带主要执行者和观察者[3]。研究表明:约束引起的患者伤害缺陷高达27.0%[4]。经调查,本科室重症患者约束缺陷率高达43.8%,如何减少重症患者约束缺陷是ICU护理安全管理重要的课题。2016年2-8月,将QCC活动应用于ICU患者约束缺陷管理中,有效降低了约束缺陷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心外ICU使用约束带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80例患者),调查品管圈活动前后约束带使用过程中的约束缺陷率;在进行本次研究前我们均对相关的医护人员说明了研究概况,同时针对患者的意见进行征集,在征得其意愿的基础上展开本次研究。

1.2方法

(1)成立品管圈:通过投票确定了圈名为“贝壳圈”,并绘制了圈徽,设圈长1人,圈辅导员1人,圈员13人。(2)确定主题: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根据主题的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上级政策4项指标最终确定品管圈活动主题为“降低心外ICU患者约束缺陷率”。(3)拟定活动计划:通过甘特图拟定活动计划表,本次品管圈活动届时6个月。(4)现况把握:制定约束带使用流程图。使用自行设计的约束缺陷查检表对3月8日至4月4日使用约束带患者共80人进行查检,数据收集于白班、小、大夜班三班,共收集缺陷例数为35例,计算出品管圈开展前ICU患者约束缺陷率为35/80≈43.8%。缺陷项目包括:约束部位皮肤发红、约束肢体意外脱出、约束肢体末端水肿、关节功能障碍、其他。根据收集资料制作柏拉图,再根据80/20原则,分析出ICU患者约束缺陷需改善的重点为约束部位皮肤发红、约束肢体意外脱出。(5)目标设定:依据圈员的工作年资和学历改善力,通过计算得出圈能力为86.7%,活动前约束缺陷率为43.8%,改善重点:80%。目标值=43.8%-(43.8%×80%×86.7%)≈13.4%,改善降幅为69.41%。(6)要因分析:根据调查结果,运用特性要因图解-鱼骨图(图1-2),对导致ICU患者约束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圈选,得出要因。再将要因通过真因验证查检表,制作柏拉图,根据80/20原则,最终得出约束缺陷皮肤发红的真因,包括约束过紧、宣教不到位、约束带过窄过薄;约束缺陷肢体意外脱出的真因,包括约束过松、培训教育不够、镇静无效。(7)对策拟定及实施:通过这6项真因拟定相应的对策方案,全体圈员依据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通过打分进行对策选定,总分195分,依据80/20原则,141分以上为实行对策,共选出13项对策,根据对策的共性,合并成五个对策。①约束过松或过紧。进行约束带安全使用培训,提高护士安全意识,定时松解约束带,调整松紧;床尾制作“约束带使用”提醒牌,提醒护士及时松解观察,增强了护士对约束带安全使用的意识。②对病人宣教不到位。在术前访视单新增约束告知内容,让病人术前即了解约束带使用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并接受,术后能减少患者恐惧,更好的配合治疗。③约束带过窄过薄。以往约束带有过窄过薄,使用过程中由于患者的拉拽会越来越紧的现象,使皮肤勒红,通过与厂家沟通,新进改良后的约束带外层改用柔软且韧性较强的棉质绒布,内层改用海绵制作;腕部约束带宽度增至6cm,以增加受力面积,减少压强,能减少患者腕部约束不适感,减少腕部并发症。④护士培训教育不够。开展约束带为主题的知识培训,并将培训纳入新进护士培训和考核计划;成立安全小组,针对每次发生约束缺陷事件进行讨论分析,并列入绩效。⑤镇静无效。在与医生达成共识后,应用Rass评分表来调节镇静药物剂量,并实施每日唤醒;对于同时存在疼痛的患者,先镇痛再镇静,确保镇静效果。另外每张床尾桌均配有Rass评分表小卡,方便护士随手拿卡评分。

1.3观察指标

观察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临床约束带缺陷发生情况,同时统计其例数,并针对比例进行计算,后比较品管群活动实施前后的约束带缺陷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针对本次实验的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同时采用%统计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其结果,比较QCC活动前后约束缺陷发生情况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开展QCC活动前(2016年3月-4月)与开展QCC后(2016年6月-7月)比较,约束带缺陷发生率有明显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所示:

3.讨论

针对品管圈(QCC)活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其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日本的相关研究学者将其运用于企业管理中,通过投入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逐渐受到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5]。此后不断有学者进行品管圈(QCC)活动的相关研究,研究均指出品管圈(QCC)活动的使用效果良好,因此逐渐受到我国医学领域的使用。本次我们则将其主要应用于ICU患者患者的管理,因为ICU患者本身具有的特点就是病情相对危重,而出于减少医院感染等原因,ICU病房往往限制患者家属的陪同或探视,此时针对患者留置的导管则很难实施完全的监督,保证其出于良好的通畅状态,而患者由于意识状态欠佳,很难积极和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配合,所以针对患者进行约束则具有一定的临床作用。而约束带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患者的排斥心理,给患者带来一定伤害,导致临床的缺陷事件频发,对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此时进行相应的护理管理就具有必要性和价值[6]。

本次我们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开展QCC活动降低了ICU患者约束缺陷发生率,促使ICU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我院心外监护室医护人员把降低ICU患者约束缺陷发生率作为科室质量改进的主题之一[7],通过QCC活动,分析约束缺陷主要真因是约束带过松或过紧、对病人宣教不到位、约束带过窄过薄、护士培训教育不够、镇静无效。针对以上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使得临床存在的可能性缺陷因素得到纠正和避免,最终改善约束带使用的情况,减少缺陷事件的发生,本次结果中实施QCC活动后约束缺陷率从43.8%降至1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了预期目标。本次QCC活动还明确了约束相关知识在ICU质量改进的重要性,完善了术前访视单,新增了约束知识并制成手册,改用改良后的约束带,制定了身体约束执行流程并实施,同时用培训和考核制度将这些成果固定下来。此次活动制度的对策已标准化,纳入到科室质量管理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运用QCC方法,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为提高患者安全提供更大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王秀梅,张仲霞,董春玲.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问题的思考[J].中国伤残医学,2013,17(3):211-212.

[3]李林,俞颖,季梅丽.运用品管圈提高临床约束带使用的规范率[J].安徽医药,2014,18(9):1784-1787.

[4]范秀清.住院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缺陷分析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24:3156.

[5]石伯欣.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交班时间及漏项情况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01):98-100.

[6]周蓓.品管圈在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09):1537-1540.

[7]孙雪梅,郭玉洁,张芳,吕唯琳,郭硕,张连池.品管圈活动在提高ICU胸部肿瘤患者术后有效咳痰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