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超声雾化吸入疗法

/ 1

浅谈超声雾化吸入疗法

姚水连

姚水连(河北保定恒兴中西医结合医院071051)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5-0229-01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超声雾化吸入

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威胁人类健康。超生雾化吸入对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有确切的疗效。近年来,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经过研究总结,现综述如下。

1什么是超声雾化吸入疗法

1.1超声雾化吸入疗法定义:雾化治疗是利用气体射流原理,将水滴撞击成为微小雾滴悬浮于气体中,形成气雾剂而输入呼吸道,以进行呼吸道湿化或药物吸入的治疗方法。

1.2超声雾化吸入的工作原理:超声波发生器输入的高频电能,使水槽底部晶体换能器发生超声波声能,作用于雾化罐内的液体,破坏了药液表面的张力和惯性,使之成为微细的雾滴,通过导管输送至人体病灶处,在局部达到治疗的目的。

1.3超声雾化吸入疗法的主要作用:消炎、镇咳、祛痰,对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鼻、咽、喉部炎性反应的充血、水肿状态,抑制分泌物渗出,改善通气和发声功能,均有较好的效果,适用于:①肺、支气管、咽、喉、鼻腔黏膜的急慢性炎症及变态反应性疾病;②鼻、咽、喉局部手术后的感染预防;③稀释呼吸道内的黏稠分泌物,使之顺利咯出,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呼吸道的通气功能。

1.4雾化吸入时雾滴的大小决定了它在呼吸道中的沉降部位。雾滴直径1~5μm,沉积部位在细支气管及肺泡;直径5~20μm,沉积在支气管;直径20~40μm,沉积在鼻、咽、喉及上部气管。故临床上,根据所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不同,选用不同的雾化器。一般临床所需雾滴直径以1~5μm为宜。

2超声雾化吸入疗法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2.1雾化吸入的方法正确:首先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环境整洁安静,室温18℃~20℃,相对湿度50%~60%,请患者尽量放松,将管道含嘴含于口中,嘴唇包严,用口深吸气,以使雾滴进入呼吸道深部,然后用鼻腔呼气。

2.2每次雾化吸入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如用液体过多应计入液体总入量内。若盲目用量过大有引起肺水肿或水中毒的可能。

2.3有增加呼吸道阻力的可能。当雾化吸入完几小时后,呼吸困难反而加重,除警惕肺水肿外,还可能由于气道分泌物液化膨胀阻塞加重之故。

2.4要避免雾化吸入治疗的呼吸道交叉感染,应做到:雾化器在使用前必须严格消毒,每天更换1次;不使用时,整个系统内不应有液体存留,以免细菌滋生,雾化治疗时应使用无菌溶液。同时还要加强口、鼻、咽的卫生护理。

2.5一些用于雾化吸入的药物,如痰易净、必嗽平、a-糜蛋白酶、高渗盐水等无可刺激支气管而引起反射性支气管痉挛,对支气管哮喘病人尤易发生。所以必要时须预先或同时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特别是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人更应分外小心。

2.6注意防止药物吸收后引起的副作用或毒性作用,如异丙肾上腺素易引起心律失常等。

2.7过多长期使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会因过多的钠吸收而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2.8注意防止局部吸入某些药物(如氨茶碱、庆大霉素等)的同时,进行全身治疗也使用同类药物,致使毒性叠加而造成严重后果。

2.9必要时需结合有效咳嗽和体位引流

2.9.1有效咳嗽的方法:咳嗽前先缓慢深吸气,吸气后稍屏气片刻,身体略前倾,两侧手臂屈曲放于两侧胸壁下部,内收并稍加压,咳嗽时腹胸用力收缩,腹壁内陷,一次吸气,连续咳嗽数声,停止咳嗽,缩唇将余气尽量呼出,再缓慢吸气或平静吸气片刻,准备再次咳嗽动作。同时保证足够饮水量,从而达到稀释痰液,使痰易于咳出。

2.9.2体位引流的方法:尽可能将病变部位置于高位,使引流的支气管方向向下,依重力和定向外力双重作用促使痰液排出;施行体位引流前可按医嘱服用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以减少气管痉挛、痰及粘液浓稠度、支气管壁水肿;病变位于一侧或两侧的不同部位时,先从病变严重或积痰较多部位开始,然后再引流另一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