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机械化免耕播种的优势与常见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07
/ 2

玉米机械化免耕播种的优势与常见问题分析

杨毅成王瑞莲李成许有刚康洪彪王艺煊陈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0154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化发展水平也突飞猛进。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作业,比较传统机械化播种技术,更加有利于种子着床,大大节省作业成本。同时,还有利于保墒、增产、抢农时,是实现玉米播种效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这些年,随着该项技术宣传力度的加强,农户对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的重视,该项技术的推广不断深入,并取得不错的机械化作业效果。由此而展开论述,分析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实施情况,介绍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出苗效果不好;田间草荒严重;免耕播种产量不高,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提出了:选择出苗好的玉米品种,根据土壤墒情合适播种;注意草害的提前控制,尝试中耕、除草剂等多种除草措施;科学用肥施肥,提升用肥增产效益等改进措施和建议,技术性要点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玉米机械化;免耕播种;优势;常见问题分析

引言

我国北方地区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气候干燥,水资源短缺,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农业生产经营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严重沙化,黑土层逐年减少,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生产能力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恢复土地的生产能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国家在旱作农业区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利用秸秆覆盖田间土壤,通过少耕或免耕技术来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墒能力,使作物不论在干旱季节还是洪涝季节都可以顺利生产,达到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目的。保护性耕作主要包含以下四项重点技术:①秸秆、残茬处理技术;②免耕播种技术;③杂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④机械深松技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技术在于免耕播种,秸秆、残茬粉碎还田和机械深松都是在为免耕播种打基础,免耕播种应用不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玉米免耕播种是旱田保护性耕作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举措,主要技术模式为玉米收获后不整地,秸秆覆盖地表,第二年春天使用免耕播种机直接进行播种,可以同时完成开沟、播种、施肥、镇压等多道工序,具有抢时抢墒、蓄水保墒、培肥地力、抗旱防倒伏等多种优势。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推广过程中会面临很多不利因素和问题,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免耕播种技术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实施情况

玉米免耕播种技术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中的主要技术之一,其较传统机械化播种方式通过性能更好,作业地块不需要整地,播后镇压效果更好,有利于种子着床。节省了播种前整地的过程,减少机器进地次数,降低作业成本,节本增效可达130元/667m2,另外还对保水、保墒、抢农时、增产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随着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结合相关技术人员到免耕播种机使用地的调研情况来看。据统计,今年全市免耕播种面积达7333.33hm2左右,较去年增长近0.38万hm2,玉米免耕播种机增加24台,保有量达到69台。在今后的几年时间里,市农机推广站对该项技术的推广还将再接再厉。努力通过作业现场会、培训会、媒体宣传、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力度,使全市农机大户对免耕播种技术的认识逐渐提高。免耕播种技术在本市的快速推广与应用,必将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免耕播种的主要机型

(1)窄型开沟器式免耕播种机。该机型在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应用较多,较适用于一年一熟地区使用,通过窄行开沟器实现开沟作业,能够在作业中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和镇压等工序。由于窄行开沟器扰土面积小,通常采用种下正深施肥,但受机械结构的限制,不适合于秸秆量较大的地区使用。(2)带状旋耕免耕播种机。该机型主要适用于秸秆还田地区使用,通过开沟器前部的旋耕刀具,能够在开沟前实现秸秆还田和灭茬,并有效地实现浅层土壤的疏松,减少机具播种作业时壅堵现象的发生。带状旋耕免耕播种机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可应用于秸秆直立地、茬地、秸秆还田地使用。由于扰土量大,不适于北方地区使用。(3)圆盘切刀式免耕播种机。是进口机型的主要作业形式,通过使用圆盘切刀将地表的秸秆和杂草切断,实现入土开沟作业。其主要驱动形式可分为动力驱动和不带动力驱动两种形式,目前我国自主圆盘切刀式免耕播种机技术还在研究与发展阶段。

3解决上述问题的发展建议

3.1选择出苗好的玉米品种,根据土壤墒情合适播种

保证机械化免耕播种后出苗质量,一方面,选择有好出苗效果、强拱土能力的玉米品种,为确保高出苗率提供育种保障。另一方面,控制好玉米播种时间,根据土壤墒情变化,结合地方气候变化,选择最佳的播种时间。期间,遇到播种墒情不好,种子层湿度不够,以及连续无降雨情况时,建议酌情安排人工补墒。此外,注意播种地的旋耕处理,配套免耕种植技术的推广。

3.2注意草害的提前控制,尝试中耕、除草剂等多种除草措施

考虑到机械化免耕播种后草害严重,为此,对草害的控制务必要提前得到重视。可尝试用喷施除草剂的方式,建议苗前封1次,出苗后用1次。出苗后,尝试用封、杀双重措施除草。如果拔节期,小草数量多,可用中耕除草。中耕措施,用三铧犁,中间小两边大,这样能起到不错的除草封垄效果。

3.3科学用肥施肥,提升用肥增产效益

免耕播种技术未来的发展,还应大力依靠农业机械化

的发展,成熟的免耕播种机械在能够解决播种、施肥等一系列问题的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未来的免耕播种机在设计和技术路线的选择上,还应注意对田间杂草的防治,加强对机械防堵塞及防缠绕等方面的设计,使得农艺新技术能够与农业机械良好融合,实现现代化的农业规模生产。机械化免耕播种期间,为提升玉米播种后高产量,务必要做到科学用肥、合理用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用肥需要。为此,机械化免耕种植期间,可尝试改进推广机型,将原先的一个施肥切片组装成每条大垄都有两个施肥片,这样能确保三行施底肥。同时,在玉米苗后行用小铧犁开沟,配合追施1次高氮复合肥。玉米播种器的调整,将行距逐渐扩大到50cm,这样能确保行间施肥的高效益,满足根系生长必需的养分补给,大大提升用肥的高效率。对口肥的使用,逐渐外移两个施底肥切片,增加用底肥行距至少在20cm以上。

结语

面对现阶段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积极优化和改良免耕播种机械结构和功能,提高整机工作的可靠性,是当前必须要做的工作。除此之外,免耕播种的相关配套技术也必须要跟上,例如育种技术,种子的清选、干燥、分级、包衣、检验、包装等技术也必须同时得到提升,从而保证播种后种子良好的发芽率。针对现阶段存在的应用问题,采取多部门的共同协作、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农机科研生产与推广等部门的紧密合作等方式,加强适用技术模式和相关作业标准的研究。同时加强对免耕播种示范基地的建设,重视和加强农机大户、种粮专业户、农机合作社等组织的示范引导作用,鼓励农民积极接受新方法,改变传统耕作习惯,促进玉米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文洙,李京浩,彭祥锋.玉米免耕播种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6,(1):137.

[2]张丽民,左民,吴迪.玉米免耕播种苗期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5,(9):128.

通讯作者

王瑞莲,1966年生,研究员,从事玉米育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