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性访谈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前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动机性访谈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前的应用

陈玲张丽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心导管室广东广州510700)

【摘要】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在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前的应用效果,选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20例,术前通过问卷形式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再对这20例患者进行动机性访谈后再次通过问卷形式对焦虑自评量表(SAS)[1],并将两次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根据其心理状况采用动机性访谈,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结论:动机性访谈能有效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稳定患者生理指标,提高患者对手术的积极配合性。

【关键词】动机性访谈;冠状动脉介入术;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208-02

1.1动机性访谈动机性访谈(motivationalinterviewing,MI)是由Miller和Rollnick在上世纪90年代初根据治疗酒精依赖病人的经验建立起来的一种以咨客为中心的访谈技术[2]。动机访谈(motivational?interviewing,?MI)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帮助患者找寻并挖掘改变自身行为的内在愿望,通过愿望与现实的相对比,使患者从内心的意愿出发,达到彻底改掉不良习惯的目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不采取逼迫以及评价患者的方式,相反,在充分尊重患者以及其行为的基础上,使其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由此带来的隐患,另一方面,通过帮助患者预见美好的未来,使患者从内心激发其自身的改变潜能,从而达到彻底改变行为的目的。”术前动机性访谈是将医学、心理、社会等知识综合运用于患者手术期护理的实践过程,是手术安全期护理的重要环节,更是实现患获得高质量护理的关键。

1.2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心理特点

近年来临床医学最最引人注目的进展之一是介入性诊疗技术的兴起及临床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以其不开刀、痛苦少、恢复快、安全有效等特点迅速发展,它与外科开胸手术比起来具有创伤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使越来越多的患者从这种手术中获益。但冠状动脉介入术毕竟是心脏手术,许多患者还是有与外科手术一样的心理反应。尽管是一种微创手术,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患者而言心脏手术他们都认为是一种重大疾病,存在心理负担,因缺乏相关医学知识,患者对介入诊疗术的效果、并发症、康复都有许多疑惑,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担忧给予及时正确的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认识水平,消除不良心理反应。使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同时也减少了因紧张而引起的术中迷走神经反应的发生。

2.1针对冠脉介入患者术前心理特点进行动机性访谈

冠脉介入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1)焦虑心理:患者术前主要的焦虑心理特点有:一是对手术表现为害怕,二是对手术表示担心。(2)抑郁心理:手术对患者来说.意味着脏器组织的破坏或丧失,可因此而引起负性情感增强,表现出闷闷不乐的心境。(3)猜疑心理:这是由于自我防卫和自我暗示作用的结果。(4)择优心理:患者为了满足安全的需要.迫切希望具有高水平的医生为自己做手术。(5)生与死体验心理:进手术室时此种情感最为强烈。针对以上心理特点给予动机性访谈:护士应在术前去访视患者,根据与患者的交谈列举出患者影响心理的最主要问题,最想了解与清楚的问题有哪些,再进行解答从而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患者普遍存在的疑问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①对陌生环境引起的恐惧心理:护士应向患者介绍导管室的布局,仪器装置,最好有实图或照片先预先告知患者,介绍入室流程与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护士会不时向患者询问是否有不适,患者应诚实告知或主动寻求护士的帮助。②对手术治疗方法的不理解导致的焦虑紧张:术前访视了解到患者对手术过程不熟悉的应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告知可能会有不适的感觉,如穿刺成功后要置入鞘管,手部会有涨涨的感觉,如注射造影剂时可能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担心。③对于在术中需要暴露身体隐私部位的羞怯心理:手术患者在术者面前有时需要暴露胸部、阴部等隐私部位,有些患者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都难以脱下衣服,年轻女性尤为严重,对于这种患者护士术前应给予帮助,告知患者术中会最小范围的暴露以保护隐私,同时向患者解释,解除不必要的顾虑。④对于担心手术效果的顾虑:访视的时候要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防止情绪的波动给患者带来的负性效应,护士可以联合医生认真的评价介入治疗和其他治疗的利弊,帮助患者分心介入术和搭桥及保守治疗的利弊和费用支出。让患者了解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方法,相信医学的发展会为患者带来福音,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一种坦然的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手术。

2.2动机性访谈在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探索

采用动机性谈患者进行一对一术前访视,访谈分2次,第1次访谈于术前常规宣教后进行,第2次访谈于进行动机性访谈后进行。根据将患者行为改变过程分为无意图期、意图期、准备期、行动期和持续期5个阶段,分别采取干预策略[3]。在临床中我们根据原有的理论依据,把引起冠脉介入术前患者焦虑与恐惧的主要问题例举成表格,并以“无焦虑、轻度焦虑、中度焦虑、重度焦虑”区分。根据统计影响患者主要问题有:手术过程、手术的目的和意义、麻醉的方法、疼痛的程度、是否达到介入干预的程度、手术并发症、手术环境、手术预后、费用、报销比例等。通过对患者的访视了解患者的问题所在,再根据患者表现突出的排名前三的主要问题进行解释。那么如何去检验患者的心理焦虑是否有改善呢,我们可以通过给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用客观的数据去进行说明。术前通过问卷形式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在患者进行动机性访谈后再次通过问卷形式对焦虑自评量表(SAS),并将两次的结果进行比较。(1)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患者的焦虑状况。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分界值为50分,50~59分有轻度焦虑,60~99分有明显焦虑,但不是很严重,100~150分表明有重度焦虑;通过临床的实践我们发现通过动机性访谈解决患者术前排行前三的焦虑与恐惧的主要问题,对患者术前焦虑心理起到很大的缓解和帮助的作用。

小结:

患者术前焦虑的发生多数与缺乏对手术的了解有关,大多数患者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手术感到陌生,不了解手术的目和意义、手术成功率的高低、手术麻醉方式和注意事项、术中和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及手术预后等这些不确定因素,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3]有时患者这些负性额心理或过度紧张的情绪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而延误介入治疗,护士才却动机性访谈,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适时给予心理疏导,使患者排除和缓解负性情绪,使接受介入诊疗术患者心情得到放松,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生理和心理状态。综上所述,动机性访谈能有效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的焦虑水平,稳定患者生理指标,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韩新莲,任改英,赵昕炜.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在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年9月第30卷第九期下旬版(总第551期).

[2]RollnickSR,HeatherN,BellA.Negtiatingbehaviorchangeinmedicalsetting:Thedevelopmentofbriefmotivationalinterviewing[J].MentHealth,1992,1:25-37.

[3]陆谢娜,覃冬莉,韦婷.动机性访谈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前访视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年2月第29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