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析

林琨玲

晋江紫峰中学

前言:在初中语文课程体系中,阅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中考中的分值比重也比较高。阅读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很多学生认为阅读学习较难的主要原因是其没有形成阅读兴趣或者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传统的初中阅读教学相对独立,既没有向课外延伸,也没有与写作相结合,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实际教学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中阶段语文课程中涉及到的阅读文本大多具有较强的情节性、场景性,或者以大自然为背景。这样的特点为教师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为其创设合适的阅读情境,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阅读文本当中,使学生能形成更加深入的阅读感受。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为学生营造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形成阅读兴趣。例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到《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按照课文中对春天景物的描写顺序,运用信息化设备在大屏幕上为学生展示几张图片,将课文中提到的小草、桃树、杏树、风筝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并让学生闭上眼睛,为学生播放一段春雨稀稀疏疏落下的音频,从视觉和听觉这两个角度感受作者笔下的春天。这样的方式能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形成更加直观的理解,形成更加丰富的阅读感受。

二、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语篇教学

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通读,联系文章中的上下文,尝试理解一些生字词的含义,找出关键的句子,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阅读框架,了解文章的主旨。另外,教师开展词句教学时,也应该将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作为基础,根据文字特点以及描写内容对作者的意图进行分析,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阅读当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文章的大概内容形成基本了解。在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带领学生阅读文章[1]。对于一些关键字、词、句都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的工具,比如,抒情句以及议论句等其他句式。教师可以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理解。每一篇文章的写作背景都不完全一致,这也是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中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年代特点,以及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

三、积极采用读写结合教学方法

阅读与写作之前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尽管二者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但是却能通过教学将其结合起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教学的目标,有意识将写作教学结合进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写作中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并能对文章的写作思路和顺序形成较为深刻的认识[2]。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发挥阅读与写作的合力作用,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例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到《我的老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阅读这篇课文,分析作者在进行人物描写时都描写了哪些内容?写作顺序如何?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想法,形成思维的碰撞。当阅读活动结束,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篇人物描写的作文,或者对课文进行仿写。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能回忆和思考文章的内容,得到情感方面的启发,从而使自己的作文更加具有内涵。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找出几篇比较优秀的,在课堂上进行朗读,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从阅读中获得了哪些启发。

四、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

阅读并不具有局限性,这是很多语文教师会忽略的一点,仅仅重视课堂阅读,忽略了课后阅读,或者缺乏课后阅读管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这也为教师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机结合提供了更多的思路。教师可以将课内阅读作为中心,将课外阅读作为延伸和拓展[3]。长此以往,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到《背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内涵,为学生推荐相关的文章,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父爱,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浓浓的母爱。学生在课后阅读文章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组织阅读交流会,让每个学生都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收获,以及自己更喜欢哪一篇的写作风格。教师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阅读分享交流活动当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互相讨论中能得到更加多元化的理解角度,从而形成更加深刻的感受。

结论:综上所述,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程改革不仅突出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还强调了借助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语文综合能力的意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语篇教学,积极采用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通过本文对新课程改革下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展开的一系列探析,希望能为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国祥.浅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104.

[2]吴胜全.开展有效教学发展创新思维--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48+50.

[3]陆宁.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8(0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