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1

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李健

(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淮安2117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椎体成形术对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n=80例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治疗方法,治疗组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感受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骨折椎体后凸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骨折椎体前柱高度和中柱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治疗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值得临床重视。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214-01

骨质疏松极易引发椎体压缩性骨折,有报道称,在亚洲,老年妇女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高达30%[1]。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疗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降低并发症已成为当今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我院收治的80例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对其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在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研究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53~82岁,平均年龄(67.32±2.99)岁;对照组:男13例、女27例,年龄57~80岁,平均年龄(69.32±3.08)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分布、椎体损伤程度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即物理拉引、推拿、按摩、复位等。

治疗组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患者采取俯卧位,用1%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损伤椎体部位。经CT检测确定进针点,经常规消毒后,以椎体突起部位为中心,切开皮肤约2~3mm,进行穿刺,穿刺针与椎体矢状面角度保持在15°~20°,在椎体和皮肤之间形成通路,在穿刺良好的情况下,将调至拉丝粘稠状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注射套管推入通道内,直至骨水泥有椎体向外渗漏或已完全充满整个通道时,缓慢旋转注射装置,经CT扫描扩散情况和填充情况,一般注射量为3~8ml。当体外残留的骨水泥定形硬化后,将注射器取出,缝合皮肤。全程监测患者血压、心跳等生命体征,并随时询问患者疼痛感受。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指标

(1)疼痛感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标准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进行评判,具体标准为:0分,无痛觉;1≤分数≤3,轻微疼痛;4≤分数≤6,中度疼痛;7≤分数≤9,重度疼痛;10分,剧烈疼痛。

(2)椎体高度。采用X线方法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进行评判,检查骨折椎体后凸角度、前柱和中柱高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疼痛感受情况

经过不同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感受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疼痛感受情况比较

注:*表示P<0.05,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目前,我国由于骨质疏松椎体造成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2]。研究表明,椎体成形术已经在临床上开展使用,疗效不错[3]。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疼痛感觉和椎体前、中高度以及后凸角度相比较于对照组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椎体成形术主要原理是,在X线的辅助下,穿刺针刺入受损椎体,经导管将通道间注射骨水泥,填补缺损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然而,传统的治疗方法,仅仅是物理治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骨折部位的损伤,并没有达到根治的效果。

综上所述,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治疗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降低患者疼痛感,加固椎体,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推荐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江红卫,崔学文,黄永辉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41(23):6369-6370.

[2]孔德明,银晓永,刘晓宁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2,14(8):722-724.

[3]孙辉,臧学慧,高立华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注入黏丝期骨水泥后的再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21(25):4657-4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