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胸腔镜在胸内结节病变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内科胸腔镜在胸内结节病变的应用分析

蒋小川王壬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胸科医院150056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在胸内结节变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作用。方法:呼吸内科应用胸腔镜取胸腔内淋巴结活组织、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支气管针吸活组织、支气管取肺组织、支气管镜取支气管黏膜、浅表淋巴结、皮肤结节等方法确诊病例40例,归纳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血钙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值的变化。结果:肺结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并无特异性,有些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较典型,同时血生化指标升高,胸腔镜或支气管镜肺活检等检查能确诊。结论:结节病诊断是一种排他性诊断,需详细的询问病史,仔细分析影像特征,临床高度怀疑结节病时早期进行活检是确诊的依据,血钙、ACE等升高对肺结节病诊治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肺结节病变;胸腔镜;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

结节病变是一种慢性非干酪性肉芽肿,可影响到身体任何组织,肺是最常罹患的器官。临床表现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有气促、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X射线检查初期多为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后期可为局限性和(或)弥漫性肺间质浸润,最后可发展为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为一种可侵犯全身多系统的慢性疾病,90%累及肺、其基本病变为形成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种。发病隐袭,起病初期症状无特殊,易漏诊、误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7月~2014年6月,我院呼吸科共确诊收住入院肺结节病患者40例,平均年龄46岁,其中,男16例,平均41.6岁;女24例,平均50.8岁;病程8年~12年。取活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20例应用电视胸腔镜取胸内淋巴结活组织,6例经CT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术,14例经支气管针吸活组织。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结节病学术组胸内结节病临床分期标准[1]:Ⅰ期21例,Ⅱ期13例,Ⅲ期1例,Ⅳ期1例。

1.2临床表现

呼吸系统表现:咳嗽37例,气短2例,胸闷1例。肺外表现:低热12例,乏力、食欲不振9例,颈部淋巴结肿大2例,四肢关节痛2例,皮下结节和皮肤红斑1例,胸腔积液5例,无症状体检发现10例。

1.3辅助检查

40例患者全部行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血钙、尿钙及血沉测定,SACE升高者29例(72.0%),血钙升高者31例(77.5%),尿钙升高者24例(60.0%),血沉增快31例(77.5%);40例全部进行PPD试验,其中,25例(-)(62.6%),7例(+)(17.5%),8例(++)(20.0%)。

胸HRCT检查,40例中双肺门淋巴结伴纵隔淋巴结肿大21例(52.5%),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者7例(17.5%),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伴纵隔淋巴结肿大者3例(7.5%),肺内结节影3例(7.5%),双肺网格影3例(7.5%),胸腔积液3例(7.5%)。

1.4结果分析

40例患者中27例误诊为肺癌、肺门淋巴结结核、.肺门转移性肿瘤、外源性肺泡炎、淋巴瘤。40例患者中17例行电视胸腔镜检查,20例行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3例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非干酪样坏死性类上皮肉芽肿,确诊为胸内结节病。

1.5治疗方法

病因不明故无特效疗法。且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病情稳定、无症状的患者不需治疗[3]。

Ⅰ期患者暂时不给予治疗,3~6个月后复查,若病情变化或症状明显的胸内结节病变,给予治疗,否则,继续门诊随诊。Ⅱ、Ⅲ期结节病,有明确活动指征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宜使用者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眼部、颜面皮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受累或血钙升高、发热者、全身症状重者给予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2结果

随防40例,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失访6例。缓解例数:Ⅰ期治疗组随访20例中18例缓解,观察组随访10例中7例缓解;Ⅱ期治疗组随访6例中4例缓解,观察组随访4例中2例缓解;Ⅲ期及Ⅳ期无缓解。缓解标准:①临床症状缓解;②影像学改善;③血清ACE下降。

3讨论

结节病是多系统器官受累的肉芽肿性疾病,发病年龄呈双高峰,第一高峰为青年期,第二高峰为50岁以上者,女性略高于男性。起病隐匿,症状多样且不典型,90%以上的病例累及肺和胸内淋巴结,约50%的病例无症状,只是在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因结节病症状缺乏特异性[2],临床上有发热、乏力、盗汗等类似结核中毒症状表现,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应想到结节病的可能。

目前,结节病确诊的金指标仍然是组织活检,因此其临床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根据X线胸片结节病可分5期,0期:肺部X线检查阴性,肺部清晰;Ⅰ期:两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常伴右支气管旁淋巴结肿大,肺内无异常;Ⅱ期:肺门淋巴结肿大伴肺浸润影;Ⅲ期:仅见肺门浸润影,而无肺门淋巴结肿大;Ⅳ期:肺纤维化、肺大疱和肺囊肿的改变。5期中以Ⅰ期和Ⅱ期最常见,且分期是相对的,也不一定按顺序发生。由于肺是最易累及的器官,经胸腔镜肺活检阳性率接近100%;经皮肺穿刺活检仅限于肺部浸润弥漫型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支气管镜检查是常规微创操作,本组支气管镜下病变表现为:隆突或支气管分嵴增宽或变钝;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气管支气管腔轻度狭窄或呈局限性隆起;黏膜下小结节改变。胸腔镜在明确胸内结节病理诊断方面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良性孤立性肺结节得到治愈,原发肺癌则得到明确诊断、及时有效治疗,微创效果显著。

肺结节病的治疗指征通常依据患者有无肺部症状,无症状者不建议激素治疗,除非病情进展。有学者发现,50%~70%的肺结节病Ⅰ期患者可以自愈,且较少复发;50%~70%的Ⅱ期患者病情可以缓解,但大多需经过治疗;Ⅲ期患者治愈率低于30%;Ⅳ期患者治愈率则较低[4]。对于结节病远期预后,还需要进行更为全面、长期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疾病学会.结节病诊断及治疗方案(第三次修订稿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4,17(5):9-10.

[2][周海云.结节病2例误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5):96.

[3]来自http://baike.baidu.com/view/32212.htm?fr=aladdin

[4]丁可、徐作军.结节病的治疗[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年第25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