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和术后保健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和术后保健指导

马霞丁雪花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影像介入中心)勤务中心宁夏石嘴山753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和术后保健指导所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178例,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及护理组,每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术后保健指导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SAS、SDS评分,术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组经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护理前,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经护理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护理服务总满意率98.88%(88/89)明显高于对照的87.64%(78/89),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加强术后保健指导,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心脏介入手术;心理护理;术后保健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4-0228-02

心脏疾病是临床发病率非常高的一类疾病,致死率很高,严重威胁国民生命健康,一般通过手术及药物治疗,如介入手术治疗,及硝酸甘油等[1]。在治疗过程中,护理服务质量对临床效果及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89例,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术后保健指导进行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178例,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及护理组。对照组89例,男56例,女33例,年龄43~75岁,年龄平均(58.90±14.22)岁,病程1.5~6年,病程平均(3.52±2.26)年。护理组89例,男48例,女41例,年龄44~76岁,年龄平均(57.89±15.09)岁,病程1~5.5年,病程平均(3.04±1.59)年。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术后保健指导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实时掌握患者心理状态,结合患者年龄、性别、学历等资料耐心将患者讲解心脏病、介入手术、围术期注意事项等相关医疗知识,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消除其尽量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并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在健康宣讲过程中可结合成功病例讲解,促使患者树立治疗信心[2-3]。(2)术后保健指导,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嘱咐其平卧24h,同时给予心电监护24h,做好相关记录;嘱咐患者多喝水,加强患者生活护理,如及时更换整洁被褥,帮助患者按摩四肢及腰背,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不良并发症,若发现患者皮肤破溃,需及时处理,保持皮肤干燥,避免破溃恶化;嘱咐患者在出院后15d复诊,日常生活中注意充分休息,适当活动,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戒烟戒酒,按时按量服药,有变随诊。(3)常规护理措施,询问并记录患者一般信息,给予相关检查,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冠脉造影时控制推注造影剂速度等[4]。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经(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检验及检验,当P<0.05,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组经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t=8.222,及t=8.425,均P<0.05;护理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t=19.722,及t=16.465,P<0.05,详见表1;护理组经护理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护理组患者护理服务总满意率98.88%(88/89)明显高于对照的87.64%(78/89),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对于医疗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更多的先进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介入手术近几年来逐渐趋于成熟,在临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心脏介入手术是指穿刺后将特制导管经外周血管进入心脏病灶直接起效的手术方法。据多项研究表明,心脏介入手术对于各类急慢性心脏病疗效明确,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延长术后生存期。为减少在心脏介入手术中受到的痛苦[5],需对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优化,减少不良并发症发生风险。

本次研究中护理组89例,在心脏介入手术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及术后保健指导进行干预,SAS、SDS评分,以及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护理前(P<0.05);护理组患者护理服务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P<0.05)。这提示,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心里护理干预,加强术后保健指导,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预后。

【参考文献】

[1]佘云莲,李攀攀,刘淼鑫,等.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手术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7):3064-3066.

[2]陈蓓蓓.心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后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3):80-82.

[3]唐少梅,李洁源,谭燕,等.心脏介入手术并发症的优质护理[J].青岛医药卫生,2016,48(2):144-147.

[4]陈莺.心脏介入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河北医学,2013,19(9):1417-1419.

[5]王其燕.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分析及并发症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3):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