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检采血时晕针现象的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浅谈体检采血时晕针现象的护理对策

王琼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检验科采血中心江苏常州213003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体检人员在进行采血过程中,对导致出现晕针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研究有效方法给予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1月-2015年01月体检人员22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体检人员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110例):临床选择常规程序实施采血;B1组(观察组110例):临床选择健康体检心理干预的方法;对比两组体检人员在出现晕针概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体检人员在体检过程中分别进行干预后,在最终出现晕针概率方面,B1组明显少于B2组体检人员(P<0.05)。结论:针对体检人员在采血过程中,选择健康体检心理干预的方法实施护理干预,最终能够对体检人员有效进行心理疏导,将体检人员的晕针现象进行有效改善。

关键词:体检;采血;晕针;护理对策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针对自身健康也逐渐重视,因此体检人员的例数于每年表现为显著的增加。在实施体检时,静脉采血属于关键步骤,在此过程中诸多体检人员表现出晕针现象。晕针同体检人员受到强烈刺激,自身迷走神经处于亢奋状态以及出现了短暂性脑供血障碍存在显著的关系。症状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症状、头晕胸闷症状以及视力模糊等系列症状【1】。为了研究有效方法对晕针现象进行干预,本文主要针对我院体检人员,在体检过程中实施健康体检心理干预,最终获得显著效果,现将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01月-2015年01月220例体检人员。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体检人员的随机分组。在B1组的110例体检人员中,男60名,女50名;体检人员的年龄范围为17岁-63岁,体检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5.9±1.6)岁;在B2组的110例体检人员中,男65名,女45名;体检人员的年龄范围为19岁-62岁,体检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6.1±1.7)岁;对比两组体检人员的一般资料,表现出均衡性(P>0.05)。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针对两组体检人员体检过程中分别选择对应方法进行干预,针对B2组选择常规程序实施采血;针对B1组选择健康体检心理干预的方法;对比两组体检人员在出现晕针概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体检人员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通过X2检验以%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体检人员在体检过程中分别进行干预后,在最终出现晕针概率方面,B1组1例(0.91%),B2组19例(17.27%),B1组明显少于B2组体检人员(P<0.05)。

3.讨论

体检人员在采血过程中诸多会表现出晕针现象,对晕针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较为常见的因素主要包括【2】:①体检人员的自身心理因素;②体检人员的疼痛因素;③体检人员的体质因素;④时间因素;⑤体检环境因素。针对上述因素研究有效方法进行干预后,可以发挥显著的效果,有效降低出现晕针的概率,具体护理方法为:

3.1为体检人员创建良好环境

要求体检人员室内色调需要柔和,确保环境温馨安静,在体检大厅需要配备休息椅。针对采血室,每天需要进行消毒,有效进行通风,2次/天,30分钟/次【3】。

3.2护理人员的仪表

要求护理人员需要仪表端庄得体,针对体检人员可以热情接待。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高超能够有效提高体检人员的自信心以及安全感,从而将其心理应急水平有效提高【4】。

3.3对体检人员实施个体化心理干预

针对初次体检或者具有穿刺失败史的体检人员,在采血的过程中,其内心会表现为高度恐慌,对此要求护理人员针对体检人员需要进行必要的解释,针对体检人员认真讲解静脉抽血的有关知识以及导致持续出现晕针情况的原因等,将体检人员的内心顾虑有效消除,使其有效树立信心。针对具有晕针史体检人员,在采血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其主诉耐心倾听,针对晕针原因进行认真分析,要求体检人员在采血过程中进行深呼吸,目光避开具体采血操作,利用交谈的方法将体检人员注意力进行有效分散【5】。此外也可以要求体检人员选择卧位或者坐位,体检人员一经表现出晕厥的症状后,通过选择此种方位能够有效避免体检人员出现大脑缺血缺氧的情况。此外对体检人员的太冲穴进行按压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晕针现象,此穴位能够将体检人员的神经兴奋性有效降低,将肌肉痉挛进行有效松弛,最终有效避免出现晕针现象。

3.4有效进行体位改变

在进行体检的过程中,要求患者选择坐位、平卧位以及坐位头部偏向一侧,能够有效降低出现晕针的概率,属于合理的采血体位。在进行体检过程中,针对表现出晕针倾向的患者以及具有晕针史的患者,要求其于操作台选择平卧位以及坐位,在采血的过程中,要求体检人员闭眼或者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开采血部位,防止出现晕针的情况。

本次研究中,两组体检人员在体检过程中分别进行干预后,在最终出现晕针概率方面,B1组明显少于B2组体检人员(P<0.05)。有效证明健康体检心理干预在采血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针对体检人员在实施采血过程中,选择健康体检心理干预的方法实施护理,能够有效避免体检人员出现晕针现象,最终有效提高体检人员体检满意度,显著提高医院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毛琦,郑宏.体检者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5(26):161-163.

[2]苏春华.大学生体检静脉采血晕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4,7(06):68-71.

[3]吕萍.健康体检采血出现晕针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2(34):336-337.

[4]刘士梅.健康教育干预在采血晕针体检者中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2(03):12-14.

[5]周传美.大学新生体检采血晕针的心理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校医,2010,1(12):944-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