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晚会的编导艺术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1

文艺晚会的编导艺术特征

赵树奇

当今的文艺活动,以文艺晚会为主要形式,突出了广泛的社会作用,集中体现了编导的决定性因素,以及艺术的多面性。

我们这里所说文艺晚会的编导艺术,是指编创艺术与导演艺术而言。而编创与导演,又是整台晚会的“设计师”与“指挥者”,对整台晚会的成败得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结合个人多年来文艺晚会编导工作的艺术实践与理性思辨,对此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以期引起讨论。

文艺晚会的艺术特征,首先体现在编导艺术的多元性上面。

编导艺术的一个最重要的艺术特征,就是它的多元性。这种多元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层面。

编导艺术是“编”与“导”的二元综合。

所谓“编”,是指创作,编创;所谓“导”,是指导演。所以“编导”,就是编创与导演的二元综合。一般来说,“编”与“导”是分开来的,亦即编就是编,导就是导,两种艺术职务分别由两人乃至多人担任。

而文艺晚会的“编导”,则常常由一人兼司,所以就要将“编”与“导”艺术统一于一人身上,融会于一个人的整个艺术工作之中。这当然有一定的难度。

就整台文艺晚会来说,又有“大编导”与“小编导”之别。

所谓“大编导”,是指晚会的总编导而言;所谓“小编导”,是指晚会中的某个剧(节)目的编导而言。因此,就形成了一个“大编导”与若干个“小编导”多元综合的格局。这种多元性也构成了整台晚会的多元性。

文艺晚会的艺术特征,还体现在编导艺术的丰富性上面。

文艺晚会的编导艺术,是整台晚会的总体框架与艺术基础,因此它必然呈现出丰富性的艺术特征。这种丰富性艺术特征,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层面:

无论广义文艺晚会,还是主题文艺晚会,都体现出主题的丰富性。

文艺晚会的主题多种多样,呈现明显的丰富性特征。主题晚会也不会总是一个主题,常常是多个主题。非主题晚会,各种剧(节)目的主题就更各呈特征,丰富多彩。

主题的丰富性,决定了形式的丰富性。

我们当前的文艺晚会,通常以歌舞、小品为主,杂以杂技、魔术、曲艺或其他艺术形式。所以较之专门的戏剧晚会、歌舞晚会来,节目的形式具有明显的丰富性特征。

手段是为形式和内容服务的,手段也是看点,因此要突出手段的丰富性。

文艺晚会因内容、形式的丰富性,决定了编导艺术手段的丰富性。无论是编创还是导演,都可以充分利用戏剧的、歌舞的、曲艺的以及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的、西方现代派的等等各种艺术手段。

审美的第一要素是风格。为了满足受众审美的需求,要突出风格的丰富性。

文艺晚会一般情况下属于综艺晚会范畴,所以其艺术风格也呈明显的丰富性特征,既可以有黑龙江二人转的粗犷豪放、土野火爆的艺术风格,也可以有北京相声的幽默风趣、诙谐逗人的艺术风格,还可以有各种民族风格的音乐、舞蹈,堪称百花争艳、各领风骚。

文艺晚会编导艺术的多元性与丰富性,决定了编导者自身必须具有坚实丰厚的艺术修养,才能胜任自己本职工作,编导出成功的文艺晚会。

文艺晚会编导者的艺术修养,具体体现在如下两个层面:

融“编”与“导”才能于一身。

文艺晚会的编导,不仅要既会“编”又会“导”,还要“编得好”、“导得好”,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广收博采、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过硬的艺术功底与非凡的艺术功力。

融“专”与“全”才华于一身。

文艺晚会的编导,既要精通“编”与“导”的艺术,并具有这两方面的艺术才华,又要精通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魔术、舞台美术等各种艺术。只有这样,才能统领全局,真正起到“三军统帅”的作用。

时代在前进,文艺晚会的编导也要与时俱进,这样文艺晚会才能体现时代特色,常演常新。

责任编辑王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