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义齿中牙龈的美学处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种植义齿中牙龈的美学处理研究

冷先文彭建张鑫文

冷先文彭建张鑫文(湖北省孝感口腔医院孝感432100)

作者简介:冷先文,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口腔颌面外科。彭建,口腔全科。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处理种植义齿周围牙龈后,牙龈恢复恢复情况和美学效果。方法:采用不同方法处理种植义齿周围牙龈。结果:用各种翻瓣术和成形术的牙龈形态基本与术前一致,基本达到美学修复效果。结论:采用不同方法处理种植义齿周围牙龈,牙龈恢复情况和美学效果有显著差异,用各种翻瓣术和成形术处理的牙龈基本达到美学修复效果。

【关键词】美学;牙龈;种植义齿

【中图分类号】R7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0-0022-02

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种植区的解剖条件的限制,使得美观效果常难以实现,由此给口腔种植医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种植设备、种植体与修复材料:由安多健公司提供的安多健种植系统和种植体,种植体上部金属烤瓷牙永久性修复。

1.1.2病例选择:全身健康状态良好,通过拍曲面断层及口腔检查,患者缺牙部位的牙槽嵴条件良好,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骨内无病变,缺隙邻牙的牙周组织健康,对牙合牙无伸长,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患者自愿要求做种植义齿修复,并能坚持复诊。本组病例共24例,年龄25-50岁,其中前牙6例,后牙18例,上颌牙种植9例,下颌牙种植15例。

1.1.3术前检查:查血常规及血糖;常规口腔检查;了解种植区域牙龈情况,如有需要,先行全口洁牙,治疗牙周疾病;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残根;取模型研究。拍曲面断层了解缺牙区牙槽骨的质和量,以及邻近的解剖结构,用游标卡尺测量缺牙区牙槽嵴的宽度和高度,以及上颌窦底与上颌牙槽嵴顶,下颌管与下颌牙槽嵴顶的高度,根据测量和要求确定种植体植入的位置,方向和深度。

1.2种植手术

1.2.1种植体的植入:安多健两段式种植体用安多健专用手术器械两期常规方法植入。

1.2.2两期手术中种植区域牙龈组织的处理:在一期手术时,通常先需要在种植区域的牙槽嵴顶做切开及翻瓣术,在拧入牙龈成型器后需要对其周围牙龈做成型处理。在二期手术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再次对基桩周围牙龈重塑。因而,后两者均是对牙龈进行成形及美学处理,故以下就将上述后两者作为整体进行论述,而将牙槽嵴顶软组织切开及翻瓣单独论述。

本组病例共24例,年龄25-50岁,其中前牙6例,后牙18例,上颌牙种植9例,下颌牙种植15例。

表1种植区域牙周软组织切口的不同处理方式

.

1.2.2.1种植区域牙槽嵴顶软组织切开及翻瓣:一期手术时通常先需要切开种植区域牙槽嵴顶处软组织并翻瓣。以上处理在尽量保存原有形态;避免种植体植入时将龈组织带入;有利于龈乳头的重建,便于移植和缝合等基本原则基础上,牙槽嵴顶切口根据患者种植区的在牙弓上的位置,两侧是否有邻牙,牙龈是否有萎缩等选择“H”、“T”、角型。

1.2.2.2种植区域软组织成形及重塑: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成形和重塑的方法有:

(1)龈乳头瓣技术(papillaregeneration):唇颊侧附着龈宽度4-5mm;

(2)侧向推进瓣技术(lateralflapadvancement)(无牙合或多个后牙游离端缺失):唇颊侧附着龈宽度3-4mm;

(3)腭侧结缔组织翻转技术(palatalrolltechnique)(前牙至第一磨牙区轻到中度软组织增厚);

(4)游离龈移植(freegingivalgraft),或带上皮的腭组织移植(epithelializedpalatalgraft):用于增加附着龈宽度或覆盖裸露根面;

(5)结缔组织移植技术(subepithelialconnectivetissuegrafttechnique)(重建缺失的软组织量,最好在种植体暴露前进行);

(6)腭侧蒂血管化骨膜-结缔组织移植瓣(Vascularizedinterpositionalperiosteal-connectivetissueflap)。

2结果

通过术后定期追踪口腔检查时发现:①种植区域软组织经过翻瓣,成形和重塑处理的牙龈恢复和美学效果较用环龈切口和不做成形处理的有明显的改善,前者袖口封闭作用明显优于后者,前者术后牙龈形态优于后者;②术后定期复查拍片显示种植区域软组织经过翻瓣,成形和重塑处理的种植体周的牙槽骨吸收量较用环龈切口和不做成型处理的有一定程度上的减少。

3讨论

3.1种植义齿周围的软组织成形和重塑是一个系统和综合性的体系,需要制造种植体的工程专家,口腔颌面外科医师,牙周医师,口腔修复医师,口腔技工人员以及患者的共同参与,每个环节之间均应该协调一致,以期达到满意的美学效果。

3.2我院经过临床实践和随访观察:手术时,对切口旁游离结缔组织瓣进行切取移植,来重塑种植体周围游离龈的方法可行、效果良好。值得一提的是;切取时只需取其固有层,因为黏膜下层富含脂肪组织,会对扩散和血管化起屏障作用,再有余留上皮可能导致上皮囊肿,因此结缔组织瓣中也不应带有上皮层。另外,切取部位以前磨牙腭侧结缔组织瓣为宜,因为经过一段时间,发生部分吸收后可以发挥较好的美学效果。

3.3通过临床上对患者种植区的检查,以及修复后的效果观察,种植区的附着龈的健康形成与否也对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更有甚者影响种植修复的成功率,由于患者长期牙缺失未修复,以及拔牙创面不正常愈合,都可能导致牙槽嵴表面附着龈形成不良,甚者被牙槽粘膜所取代,引发流血感染和增生变化,难以形成健康的袖口甚者引起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所以就必须重建种植体周围的附着龈。前牙区附着龈的重建可采用游离腭黏骨膜移植,而后牙区则采用腭大动脉血管的带蒂移植或游离腭黏骨膜移植。游离腭黏骨膜移植可采用丰厚或不带黏膜下脂肪的全厚黏骨膜瓣以及不带上皮层的结缔组织瓣。

4结论

牙龈的处理方式对最终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有直接影响,牙龈本身脆弱、愈合能力差、因此应避免反复手术,更为重要的是手术时对牙龈的良好处理,是达到美学效果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梁星.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年1卷6期

[2]施冰,朱雯雯.种植义齿美学中的软组织处理.中国实用口腔杂志,2008(06)

[3]邱立新.种植美学修复的现状与问题.中国实用口腔杂志,2008(06)

[4]宿玉成.种植外科中的软组织处理及其美学效果.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