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循证护理在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许志燕

(常宁市中医院湖南衡阳421500)

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实施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护士沟通能力(4.72±0.58)分、服务态度(4.16±0.68)分、操作水平(4.58±0.33)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93.17±4.51)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提升护士的操作水平、服务态度及沟通能力,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循证护理;骨科;护理质量;应用

骨科手术后极易出现创面感染,可致使病程延长,严重者可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导致手术失败;加上治疗费用较昂贵,病患护理较困难,会影响护理服务的顺利进行[1]。因此,要想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就需要提升护理质量,尽最大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以促进其恢复。本文旨在探究循证护理应用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接收的骨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9-63岁,平均(36.23±12.54)岁,骨折位置:下肢10例,上肢11例,脊柱3例,骨盆6例;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9-64岁,平均(36.24±12.55)岁,骨折位置:11例下肢,9例上肢,3例脊柱,7例骨盆;两组基线资料(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指导、定时翻身、压疮护理、病情监测等,研究组实行循证护理,内容有:①创建循证护理小组,全部组员给予循证护理相关知识培训,使其掌握护理的流程,护理人员根据服务对象的检查结果、诊断结果、健康情况等提出问题,包括患者主诉并发症、风险事件、疼痛度等,组员根据问题查找相关资料、文献、网络搜索、以往病历经验等等,提出针对性的护理计划。②患者会存在程度不一的疼痛,应及时采取对应的止痛方法,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局部冷敷能缓解疼痛与水肿症状,患者入院后应及时对其进行疼痛评估,观察骨折位置的皮肤情况,进行对症处理,针对肢体肿胀者,应叮嘱其抬高患肢,给予消肿药,准备好术前事宜,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及时疏导。③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恢复,长时间卧床静养可引起压疮,护理人员应定时为其翻身,同时根据恢复情况协助患者进行离床活动,定时更换干净床单,叮嘱家属定时清洁患者皮肤,保持舒适干净,降低压疮发生的风险。④患者的肢体活动受到限制,自理能力降低,疗养时可能会出现跌倒、坠床等情况,需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同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协助其尽早开始肢体训练,如站立、行走等。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2]

记录两组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情况,护理质量采用自制调查表评估,包括沟通能力、操作水平及服务态度3个方面,每项5分总分,分值越高,质量越佳;满意度采用自制表评定,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越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由SPSS21.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数单位由[n(%)]表示,(?x±s)表示计量单位,χ2表示组间对比,P<0.05表示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两组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对照组满意度为(80.37±3.24)分;研究组为(93.17±4.51)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骨科诊治的大多数患者属于关节及周围组织、骨折等损伤疾病,此类患者临床表现为疼痛显著、自理能力下降、活动受限等,多种因素都会对其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给予针对性、高质量、有效率的护理服务,以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经过护理后,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该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相比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表明骨科护理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原因分析在于:循证护理指的是针对诊断结果、患者存在的问题、治疗手段、护士自身护理经验及专业素养等,结合有关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最大可能确保护理质量,解除存在的危险因素,实现护理效果的过程[3]。首先,护理人员及时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循证问题,查找相关凭据支持,制订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其次,针对患者提出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护理人员尽最大限度满足其需要,可有效提高满意度,为患者提供并发症护理、生活干预等服务,可有效提升其舒适度,使患者保持良好状态接受治疗,对其病情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针对患者存在的负性情况,给予及时疏导,可有效缓解其内心压力,提升治疗依从度,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早期肢体锻炼计划,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科学的功能训练,可提升其肢体恢复进程,提升生存质量[4-5]。受时间及样本数等因素制约,关于两种护理手段对患者并发症、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分析,有待临床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骨科护理中应用后,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嗣菁.循证护理在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1):83-85.

[2]张洛灵,王亚琼,孙慧娟,等.循证护理在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5):263-264.

[3]陈敏,单燕.循证护理模式在骨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5):170-171.

[4]王红伟.循证护理在改善上肢骨折患者疼痛、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6,29(13):150-150,151.

[5]刘红娟,赵明.循证护理对上肢骨折病人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7,15(20):2486-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