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启发式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小议启发式教学

李苹

山西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中学李苹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的学习过程、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它必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教师的教正是为了学生的学,正是为了将来的不教,这就需要在努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学要有启发性,教虽无定法,但离不开启发.启发性是一条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又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

如何理解和运用好启发式教学法,这是一个需要反复研究,不断实践、探讨的问题.本文只能作粗浅的、极不成熟的试论.

一、什么是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或称诱导式,是教师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独立思考去探求获得新知识,并同时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此,该怎样去理解、去贯彻呢?我以为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基础是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明确的培养目标,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真负责、刻苦专研的精神,一定的教育理论、业务素养,善于总结和创新的能力,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出发点是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离开了这个实际,将是启不对路、启而不发,贯彻的着眼点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它的着力点则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它的落脚点则在于使学生真正获得和掌握知识,最有效地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二、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几项基本要求

1.教师在进行中要富有魅力地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动机和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学生求知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学生动机和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因而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引人入胜地、层层深入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音,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才富有魅力,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2.启发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启发在节骨眼上

一门课程、一章、一节、一个课时都有它的主要矛盾、重点、难点,都有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教学进程中又有要求和需要的矛盾,学习问题中已知与未知的矛盾,新与旧的矛盾等;只有抓住中心,抓住实质,抓住主要矛盾,其它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这就是突出重点,在关键处节骨眼上进行启发,解决问题.

一节课的重点,要根据教材内容在整个教材或章节中以及后续的学习中所处的地位,作用来确定,或概念重要,或方法重要,或某种技能能力重要.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但难点不解决,知识就难得掌握.难点的确定则不只要依据教材而且要依据班级多数学生的实际.

突出重点必须揭示本质,使掌握知识的来源、方法的实质,公式的意义、特征以及应用.这样进行启发才有可能启发在节骨眼上.否则面面俱到、平平淡淡,何启发之有?

3.启发要以启发积极思维为核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断给学生创设“愤”、“悱”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有感性到理性,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教师抓住启发积极思维这个中心,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去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的思维过程,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如在讲授二面角的平面角这一概念时,我先让学生复述二面角的定义,平面几何的定义,然后给几个确定的二面角的模型(相等的及不等的),向学生提问:怎样能确定(这几个)二面角的大小、等与不等的关系呢(学生思想活跃、新奇,教师给予时间思考)?启发:这是一种空间角,在此以前,学过“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那两种空间角的定义是怎样给定的.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学生:将空间角引用平面角来定义)?那么,我们现在就来研究怎样定义“二面角的平面角”(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分析、试画、试诉﹔教师巡视、察问、质疑)?教师指出大家都知道二面角的平面角的顶点在二面角的棱上,两边(两条射线)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问题的关键所在是什么呢(平面角的两边与棱的位置关系)?对于一个既定的二面角,它的平面角的大小不确定行吗?怎样在无数中找唯一,在变中求的,在一般中找特殊呢(学生思维得到发展,产生飞跃、突破)﹖有学生高兴地起来回答:“分别和棱垂直”!这时,水到渠成,由几个学生完成了“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教师接着加以肯定,再复述.后面就容易地由学生解决了二面角与其平面角的量度关系问题,二面角间的等与不等的关系问题.以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图等问题.这样启发式的教学,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发展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4.启发要由已知到未知,运用类比、对比有联系、有层次、有发展地进行

科学知识是有系统的,新知识是在生产发展,实际需要,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探求、推理而逐步得到和发展的.新、旧知识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新知识又有新的发展、新的高度或新的领域,因此,在运用启发式进行的过程中,必然要求注意“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注意解决已有知识与新课题的矛盾,努力实现知识的正迁移,防止负迁移,要将有关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对照、比较、适当加以归纳、综合,运用类比或对比的方法,以切实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如由分数讲分式,由一元一次方程讲一元一次不等式,……对照方程与相应的不等式统一到相应的函数,对照指数函数“讲”对数函数,对照等差数列到“讲”等比数列,对照椭圆、双曲线“讲”抛曲线,……分类、列表,比较异同,以旧引新、得新固旧、触类旁通,不断发展.

5.要在“用”字上启发培养,要教给学生会学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启发式教学要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动脑(独立思考)创造条件让他们动口表述,动手练习、实践,使他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原理、定理、公式、法则等去说明、解答、论证有关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教师要用自己灵活多样有实效的进行方法去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学和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辩证的又有自己特色的学习方法,从而使他们会学.启发式教学的落脚点就是能力和智力得到尽可能地发展,特别是自学能力的不断增强.“教生以渔”,使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