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葡萄球菌的检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葡萄球菌的检测

孟洁

孟洁(江苏省大屯煤电公司中心医院检验科江苏徐州221611)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以及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发生率。方法:采用K一B法检测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D试验检测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表型。结果:所有156株葡萄球菌中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cMLS)为88株(56.4%);对红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阳性(iMLS)为37株(23.7%);对红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阴性(MS)为31株(19.9%)。结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常规进行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中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以免出现错误的药敏结果,而误导临床医生正确选用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链阳霉素B类(MLS)抗生素。

【关键词】葡萄球菌红霉素克林霉素D试验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061-02

葡萄球菌广泛分布自然界,多存在于环境中以及人与动物的皮肤黏膜上,可致多种化脓性感染,是引起社区和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和链阳菌素B类抗生素被广泛使用于临床治疗葡萄球菌,其中克林霉素由于其组织渗透性强、价格低和可口服等特点,所以常被作为对青霉素过敏或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首选替代药物,特别是皮肤和软组织的感染。自动化仪器进行药敏试验时,cMLS型耐药的葡萄球菌和B群链球菌可以准确的测定出,而iMLS型和MS型耐药菌株则无法鉴别,为区分这两种表型CLSI推荐了一种纸片法D试验。本试验采用D试验检测临床分离的红霉素耐药葡萄球菌。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菌株来源收集本院2009年11月–2012年07月临床分离的156株对红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不包括同一患者的重复分离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67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89株。菌种经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微生物生化鉴定板条鉴定到种,质控菌株金葡菌ATCC25923。

1.1.2培养基血琼脂平板、MH平板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药敏纸片红霉素(15μg)、克林霉素(2μg)、头孢西丁(30μg)购自浙江康泰公司。

1.2方法

1.2.1D试验按照CLSI2007年标准[1],将0.5麦氏单位葡萄球菌的新鲜菌悬液,均匀涂布于MH平板上,在相距15mm处(边缘到边缘)贴上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药敏纸片,35℃孵育18~24h后观察结果。在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的菌株中若靠近红霉素纸片一侧的克林霉素抑菌圈变钝,形似大写字母“D”则为D试验阳性(iMLS型耐药)(见图1);若克林霉素抑菌圈正常仍为圆形,则为D试验阴性(MS型耐药)(见图2);若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则为cMLS型耐药。

1.2.2头抱西丁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按CLSI2007年标准操作和结果判读,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路邓葡萄球菌:头抱西丁抑菌圈(mm)≤19为耐药,≥20为敏感;对于其它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4为耐药,≥25为敏感。

2结果

2.1本试验所有菌株的耐药及诱导耐药情况(见表1)

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阳性(iMLS)37株(23.7%)(见图1);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阴性(MS)31株(19.9%);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cMLS)88株(56.4%)。

(图1葡萄球菌D试验阳性)(图2葡萄球菌D试验阴性)

表1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诱导耐药检测结果

注:E-红霉素、CL-克林霉素、R-耐药、S-敏感

3讨论

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有两种:①抗生素作用靶位改变,即产生由erm基因编码的RNA甲基化酶,这种酶能对细菌核糖体50S亚基23SrRNA进行特定核苷酸残基甲基化,从而导致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链阳菌素B的耐药(MLS型耐药);②编码外排蛋白的质粒基因msr可介导细菌对14和15环大环内酯类和链阳菌素B的耐药,但对林可酰胺敏感(MS型耐药)[2]。MLS型耐药可分为诱导型(iMLS)和组成型(cMLS):iMLS型耐药是指红霉素作为诱导剂可通过衰减机制诱导erm基因的表达而产生耐药,其表型为对红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敏感,cMLS型耐药是指erm基因上游的启动子发生突变而使erm基因持续稳定表达产生耐药,其表型为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

本试验中所有156株对红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中,68株为iMLS型或MS型耐药菌株,其中D试验阳性为54.4%,cMLS型耐药的MRSA和MRCNS分别是:91.5%,52.9%,与土耳其报道的[3]相比,本试验iMLS型耐药略低。而cMLS型耐药的MRSA较高,MRCNS基本一致。与西安报道的[4]相比本试验的cMLS型耐药偏高尤其是MRSA更高,而iMLS型耐药基本一致。与武汉报道的[5]的相比本试验iMLS型耐药要高些,而cMLS型耐药要低些。这些可能是由于葡菌球菌耐药性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理位置有所不同,各国、各地区的流行病学资料不能相互替代;加强我国对耐药监测,了解耐药性变迁,对临床医生提供治疗和预防感染合理的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有研究发现在体外葡萄球菌可以通过突变很快由iMLS型向cMLS型耐药转变,而且临床上有使用克林霉素治疗iMLS型耐药的葡萄球菌和B群链球菌感染失败的报道[5-6]。为避免临床不合理使用克林霉素,临床实验室应常规进行D试验,尤其是使用自动化仪器进行药敏试验的实验室更应注意,因稀释法无法检测出可诱导的iMLS型耐药。所以使用CLSI推荐的D试验方法检测iMLS型耐药的葡萄球菌,且D试验又是一种价廉、省时、简单可行的方法并规定若D试验阳性则应向临床报告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

参考文献

[1]ClinicalandLaboratoryStandardsInstitute.Performancestandardsfor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testing.seventeenthinformationalsupplement[S].2007,M100-S17

[2]LeclercqR.Mechanismsofresistancetomacrolidesandlincosamides:natureoftheresistanceelementsandtheirclinicalimplications.JournalofClinInfectDis,2002,34(4):482-492.

[3]GurdalYilmaz,KemalettinAydin,SerapIskenderetal.Detectionandprevalenceofinducibleclindamycinresistanceinstaphylococci.JournalofMedicalMicrobiology,2007,56(3):342-345.

[4]耿艳,王香玲,赵丽华等。D一实验检测葡萄球菌中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实验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7,22(3):54-56.

[5]彭少华,罗少锋,吕霞等。葡萄球菌中两类D试验阳性表型及基因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7(6):408-411.

[6]SiberryGK,TekleT,CarrollK,etal.Failureofclindamycintreatmentof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expressinginducibleclindamycinresistanceinvitro.JournalofClinInfectDis,2003,37(9):1257-1260.

[7]LevinTP,SuhB,AxelrodP,etal.Potentialclindamycinresistanceinclindamycin-susceptible,erythromyc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reportofclinicalfailure.Journalof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2005,49(3):12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