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例早产因素的临床分析

/ 1

219例早产因素的临床分析

王淑杰

219例早产因素的临床分析

王淑杰(双城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双城150200)

【中图分类号】R71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2-0054-02

【关键词】早产自然早产干预早产因素分析

早产是围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复杂而又常见的妊娠并发,为提高新生儿的质量,降低围生儿死亡率,防止早产的发生是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更好的预防早产,现对216例早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我院收集自2001年1月~2008年12月分娩数为3628例,其中发生早产例数为216例,发生率为5.95%。年龄18-43岁;初产妇177例,经产妇39例;单胎妊娠209例,双胎妊娠7例。并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住院的无分娩并发症与合并症,年龄相仿,足月分娩的孕产妇200例为对照组。

1.2统计学处理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1.3早产的判定根据医学类本科教材《妇产科学》第6版[1]。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196-258日)分娩者称早产。

2结果

2.1216例早产中175例为自然早产,占84.02%,41例为干预早产,占18.98%,初产妇81.94%,经产妇占18.06%,双胎占3.24%,有流产早产史者占38.88%。

2.2早产各因素分析人流、早产史在自然、干预性早产中均有较高发生率,但X2检验显示二者在导致两类早产发生的因素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畴形在导致两类早产的因素方面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B超产前诊断技术的提高有关。在早产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中,统计学处理显示自然早产主要与胎膜早破、胎位不正有关,但仍有一部分原因不明;而人工干预性早产主要与产前出血、妊高征、多胎等有关。

3讨论

虽说随着早产儿治疗学的进步,早产儿生存率有明显提高,但早产仍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内文献报道[2]死亡率为12.7%~20.8%,即使存活仍有8%的早产儿伴有智力障碍或神经系统后遗症[3],因此预防早产相当重要。若要预防早产需先了解各种引起早产的高危因素,本文分析可见。人流史、胎膜早破、双胎、胎位不正、妊高症、产前出血、内科合并症、胎儿畸形等均为引起

早产因素,但还有大部分仍原因不明,文献报道[3]约有30%早产无原因可寻,故称其为自发性早产,或特发性早产,本文中占30.86%与文献基本相符,可能与社会经济状况、心理因素、性生活等有关。而人流、早产史是导致早产重要因素,特别是晚期流产与引产[2],在报道中普遍认为流产可能会造成宫颈内口损伤,致宫颈括约肌功能减弱,孕晚期随着官腔压力升高,宫口被动扩张,易导致早产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避孕知识的宣教,避免非意愿妊娠,进行宫腔操作时,尽量避免对宫颈内口的损伤。胎膜早破是导致自然早产的另一重要因素,本文结果显示占自然早产的32%,胎膜早破与感染、宫颈机能不全、胎位不正、多胎均有关,对于能引起胎膜早破的各因素应加强重视,注意孕期卫生保健指导。Denise等[3]认为缺乏或不适当的产前检查可能会增加早产率,本文另一结果显示,产检次数少或未产检者早产率明显升高,因此正常的产检是必要的。可以早发现胎位不正,及时调整:早预防、早发现妊娠合并症,及时处理、尽量延长孕期: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加强产前检查,进行生殖道病菌筛查及治疗;对存在不明原因早产史、有内科合并症、多胎者多卧床休息,增加产检次数,必要时提前住院;宫颈机能不全者,孕14~16周行宫颈内口环扎术:一旦发现胎膜早破,尽早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尽量延长孕期。早产不可避免时,用地塞米松促胎儿成熟,尽量减少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对胎儿畴形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2-94.

[2]曹缵孙,敬文丽.现代围产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30.

[3]DeniseM.MainMD.TheepidemiologyofpretermbirthCinObstetGyneco1.1198.31(3):52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