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1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康乐乐

康乐乐(平顶山市东工人镇俱乐部,河南平顶山467000)

中图分类号:B516.54G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A-0187-01

俗话说得好:“人有爱好,百事不烦。”人的一生谁没有几项业余爱好呢?有的喜欢种花养鸟,有的喜欢琴棋书画,有的喜欢吟诗颂词,有的喜欢体育竞技,而对我来说,读书与听戏是我的最爱。

从小到大,书本和戏曲就始终伴我成长至今。读书养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也倒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出身梨园世家,自己喜欢上那节奏缓慢,咿咿呀呀的戏曲,这也许就是天生的一份情缘吧。

记得小时侯,家乡那个小镇有个规模不大的电影院,经常上映电影,对于当时文化生活极端贫乏的我们来说,每逢放一场电影就像是过节一样兴奋。邀上两三个小伙伴,只需花上五分钱,便可进得场来,占上一个靠前排的好座位,嘴里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包五香瓜子,或是妈妈事先给烤熟的一捧香喷喷的玉米粒,一边聚精会神地盯着银幕上的一举一动、一花一树。小伙伴们大都喜欢看《红孩子》《小兵张嘎》《小花》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的儿童片或武打片,而我呢?却独独偏爱那唱腔优雅、风韵独具的戏曲影片,什么《卷席筒》啦,《铁弓缘》啦,《花为媒》啦,《窦娥冤》啦……小伙伴多受不了那缓慢咿呀的唱腔,而我则看得如痴如醉,有时还难免为剧中人物悲惨的遭遇而撒上一掬同情的眼泪呢!偶尔赶上省京剧团到我们小镇来演几场戏,我更是心花怒放,激动不已。现在想起那情景来,还是历历在目。有时想想,到底是戏剧的什么地方吸引了我儿时的视线呢??哦!原来是舞台上那优美熟稔的水袖功夫,那魅力独具的说唱道白,那五彩缤纷的油彩以及那精彩纷呈的舞蹈及武打场面令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虽然当时的我并不真正懂得戏曲的内涵,但那出色的表演却令我如沐春风,如饮甘泉,那种美妙的滋味啊,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恐怕我今生今世也难以忘怀了。

哦!我儿时的梦与欢乐……

就这样,伴着悠扬的戏曲声,我慢慢地长大。爸爸妈妈也是搞戏曲的,我受到了父母的影响,18岁上了艺术学校,主修板胡专业,给我们授课的宋胜利教授是个不折不扣的板胡老师。在伴奏舞台上独树一帜。的确如此,我听过歌剧,光唱不说更没有舞,话剧是光说不唱,舞剧则不说不唱,而豫剧剧却是集诗歌、音乐、舞蹈、武打、美术等多种艺术样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在中国艺术殿堂内都有它的一席之地,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因为,只有我们这个古老优秀的民族才能创造出如此灿烂夺目的艺术,令人叹为观止。正如一首歌唱到的:"四击头一亮相,美极了,妙极了。简直OK顶呱呱。"连外国人都赞叹不已,何况我们中国人呢?有什么理由不去喜爱自己的老祖宗留下的艺术,不去欣赏那出神入化的表演呢?

闲暇时,经常和同寝好友一起合奏伴奏,为演员们伴奏,这时候的寝室,满溢着甜脆的笑声,萦绕着莺啼燕语,那种欢乐呵,是今生也难以抹去的记忆。

哦!我黄金般珍贵、清露般美好的大学时光……

时至今日,戏曲却出现了令人焦虑的危机,它不但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而且成为一种被人日渐冷落的艺术,就连过去一些如痴台醉的老戏迷,今天也对此不屑一顾,青年观众更视之为过时的“古董”。戏曲沦落到如此地步的原因很多,但以我之愚见,造成这种戏曲危机的关键,乃在于质量。实践证明,质量是戏曲的生命。譬如:前几年北京舞台上出现的深受百姓欢迎的三台戏“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等,虽是根据老舍小说改编,可是改的好,艺术质量高,所以就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这就是一个力证。由此可见,凡是高质量的戏曲,观众还是乐意接受的。

如今的我,已步入中年,走进了中平能化豫剧团,外界的很多事物已经不再能吸引我了,年轻时的许多爱好也已荡然无存,变得平静深沉了许多,然而对于戏曲的喜爱却丝毫未减,反而与日俱增。。豫剧行腔之完美,是无与伦比的:有的柔美,有的高亢,有的清丽,有的苍劲,有的飘逸洒脱,英姿勃发,有的似行云流水,一泻千里:豫剧那极具程式化的舞蹈和动作,是玄妙多姿的,你看那演员在台上:圆场、走边、起霸、亮相、两军交战、跃马摇船,甚至一举手一投足都程式俱备,极为讲究,令人赞叹不已;再加上那魅力独具的念白,精彩纷呈的水袖,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武打场面无不散发着中华戏曲特有的魅力,让人留连忘返,叹为观止。

有道是“戏曲大舞台,人生小天地”,我看戏剧多妩媚,料戏剧看我应如是!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戏如人生,人生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