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前的临床应用分析朱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前的临床应用分析朱权

朱权

本溪明山朱权口腔117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016年10.1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9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口腔修复前实施正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44例患者,显效为18例,有效16例,无效的为10例,有效率为77.27%(34/44);观察组47例患者,显效为30例,有效15例,无效的为2例,有效率为95.74%(45/47)。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前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利于患者的口腔修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正畸治疗;口腔修复;效果

口腔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种类,该类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牙齿松动、咀嚼困难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的健康水平,因此对患者的口腔进行修复,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改善其口腔的功能[1]。本文主要研究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特选取研究分析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前的临床应用效果,特选取2016年1.1——2016年10.1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9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整理详细的材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016年10.1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9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7例,男患者为22例,女性患者为25例,年龄11至55岁,平均年龄(25.11±2.31)岁;对照组患者44例,男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24例,年龄12至56岁,平均年龄(25.09±2.31)岁。排除恶性肿瘤、精神疾病、血液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享有知情权,并签署同意书。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实施手术前均对术中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做出相应的了解,同时采用X线确认患者的口腔情况。

对照组,本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口腔修复治疗,其主要为观察患者口腔内部情况、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对待患者的口腔问题进行修复、术后辅助治疗等。

观察组,本组患者在口腔修复前采用正畸疗法进行治疗,本组的患者采用的是口腔正畸法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的口腔内部进行全面拍摄,然后在让3位及以上的医师进行研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使用方丝弓对患者的埋伏牙牙冠进行矫正及固定,如果患者有出现磨损的牙齿,应进行相应的粘连处理。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应对患者的牙齿应及时止血,同时还要防止患者口腔内出现细菌残留的现象,采用钛—镍圆丝对牙齿进行固定,然后咬合、调整,根据患者的牙齿情况来确定正畸的力度,这样可有效的预防牙周出血,最后对患者的切口进行缝合[2]。

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抗生素治疗,并叮嘱患者每隔一月复查一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4疗效诊断标准[3]

显效: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消失,功能正常,其面部的美观程度也得到了提升。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显著改善,功能基本正常,口腔症状以及面部美观也得到有效的改善。无效: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未好转,功能出现异常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对照组44例患者,显效为18例,有效16例,无效的为10例,有效率为77.27%(34/44);

观察组47例患者,显效为30例,有效15例,无效的为2例,有效率为95.74%(45/47)。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牙齿错位、排列不规整以及牙齿拥挤都是临床中常见的牙齿畸形的表现,该类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甚至会影响患者的发音功能[4]。临床中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口腔修复治疗,但是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在实施口腔修复治疗前,采取正畸治疗易逐渐应用与临床,正畸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保持患者牙齿平衡的状态,保障患者牙齿分布处于最理想的状态,因为如果牙齿间隙分布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口腔修复的过程。另外,该治疗技术在消除尖牙上牙槽骨的同时,还能有效的保留其他部位的牙槽骨,有利于保障牙周关系,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的牙齿情况来确定正畸力度,有效的预防牙周出血,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44例患者,显效为18例,有效16例,无效的为10例,有效率为77.27%(34/44);观察组47例患者,显效为30例,有效15例,无效的为2例,有效率为95.74%(45/47)。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口腔修复前采用正畸治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韩抒璇.正畸治疗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价值[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6):49-50

[2]程志贤,程志伟.探讨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484-485

[3]吴永信.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8):63,65

[4]崔晓慧.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2):21-22.

[5]CresciniA,ClanserC,GiorgettiR.Tunneltrractionofinfraosseousimpactedmaxillarycanines.Athree一yearperiodontalfollowup[J].AmericnJournalofOrthodonticsandDentofcialOrthopedics,2013,10(01):61一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