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探讨

唐崇慧

唐崇慧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

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国内经济呈崛起之势,在这样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想要继续保持高速地经济发展就必须依靠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事业单位本身是非盈利组织,具有国家一些职能来实现社会的公益目的,提供具有生产性或服务性的产品,如教育、科技或文化等多种服务。事业单位管理和服务着公民的日常生活,在各方各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其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在经历几年时间的改革,将市场化因素引入到其多项管理制度之中,这样一来,国家给予事业单位的财政经费也会不断地增长。为了更好地承担事业单位应有职责,响应“为人民服务“的口号,需要通过在财务管理上探索出适应新时代的管理方向。

虽然现在的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早已经过了一些改革,也收获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在事业单位中仍有许多危害其经济发展的弊端。

1.缺乏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机制

现在的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管理仍处于粗放化的管理思路,这就使得其简单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无从下手,难以开展。多数事业单位没有专门的内审机构,没有权威的监督机制,也就没法从客观上证实经费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一些违规的操作。

2.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中不乏存在挪用公款或利用虚假发票套取公款的现象,还有利用内部员工身份篡改账本,造成事业单位严重地损失。频频出现的不良现象,究其原因,其一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没有高层领导的监督,其二领导自身存在不良行为。

3.未妥善管理收入与支出

事业单位中存在诸多部门,这其中有些部门并没有透彻地进行财务预算工作,更别说对其自身的现实处境制定相应的预算机制,这也就没办法对收入和支出进行一并管理和核算。事业单位的各部门以利己而致使不管事业单位的利益受损,没有善全地管理和监督,加上没有严控资金走向,员工无视准则,胆大妄为,将专款挪用。

4.未能对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高度重视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却未能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大放光彩。政府对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在企业中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远远高于在事业单位。

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需要从以下几点开始着手:

1.进一步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首先,事业单位的领导以身作则,对传统和保守财务管理理念进行改变,时刻观察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提出解决方法。在原有的监督机制上进行完善,或者摒弃原来陈旧的机制,有针对性的进行制定新规,并确保事业单位的员工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被重视。财务管理模式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修改,这里不能脱离事业单位的发展规模,需要做到与之适应。

2.把控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

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能否有一个优质的财务管理工作,完全取决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那么对这群人综合素质的把控就显得尤为重要。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得记录下事业单位每一笔资金去向,对事业单位的每个项目进行合理的财务预算工作,杜绝任何人任何事在财务管理上钻漏洞。此外,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还需要在预算计划,各项工作的开展进度,资金利用的可控性等方面下功夫。

3.加强资产管理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经常存在价高物不值的问题,这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没有做好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是事业单位的失职,所以有必要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将国家拨付的经费最大化的花费在国有资产上,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事业单位也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效益,那需要制定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具有科学性的财务管理机制,以下就此论述三点:首先,事业单位是具有整体性的,通过设立各部门以外的机构,该机构的管理人员对各部门财务进行协调。其次,对于固有资产要及时清查,清查结果核实后存档,报废物品进入报废制度程序。财务的账簿需要有监管部门进行不定期抽查核实,防止有人弄虚作假,以保障事业单位的固有财产。最后,事业单位必须对固有资产进行分析,是否有必要购买,购买是否合理。

4.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

事业单位中会出现某些部门里有私人小金库,或许还会存在违法操作,需要对这些不良现象进行限制,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杜绝员工徇私舞弊。以私人名义的支出,不能使用公款,每一笔公款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得到支出批条,才能进行报销,否则不予。抽调专门的事业单位领导来监管财务工作,突出对其的重视程度,同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提出建设性的建议,避免在财务审计程序中出现任何差错,能顺利进行。作为上级财务管理人员有必要树立成标榜,对资金使用公之于众,让员工学习和看齐。为了达到更好地效果,事业单位在内部可以使用一定资金来奖罚,激励下层工作人员对上级管理人员的工作做出监督,保障单位整体的工作透明度,层员工也洁身自好,获取奖励。这样一来,事业单位的利益就可以有一定的保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

5.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要想财务精细化,那么就必须通过信息化平台来实现,这不仅能提高管理效率,还能对数据进行安全保存。为了安全使用,需要对系统设置权限,不定期的更改系统密码,定期对系统进行实时维护等。同时,事业单位对于日常财务信息交流,可以建立沟通渠道,方便预算执行、成本控制状况、项目资金管理状况等信息的传递。当然通过采用一些特殊网络或软件如内网、局域网或微信、QQ等来满足管理漏洞,这是非常值得鼓励的。

总之,在新时期背景下,事业单位必须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通过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得出管理制度的创新,逐渐完成向企业化管理转型。为此应该在成本核算模式、内部控制能力以及人员素质方面加大投入,使得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能够健全运行。此外还需落实监督管理工作,提升资金利用效率,这样才会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在新时代背景下能够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并促进事业单位的效益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