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气管插管的护理

段敏

段敏(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ICU贵州安顺561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0-0295-02

【摘要】目的气管插管护理,呼吸管理的重要方面,是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护理体会:(1)固定好气管插管;(2)气管插管气囊充气要适度;(3)正确吸痰,保持气道通畅;(4)加强湿化和温化;(5)作好口腔护理;(6)心理护理;(7)防止自行拔管等意外情况发生;(8)拔管前后的护理。

【关键词】气管插管护理

气管插管: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为气管插管,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O2,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提供最佳条件,其中多数是通过经口气管插管建立起来的人工气道,也有经鼻插管的,现将我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气管插管位置的固定

1.1气管插管通常在紧急情况下由医生插入,或病人术后从手术室带入气管插管进入ICU,护士应经常检查并确定气管插管是否在位,气管插管的开口位置应在左、右支气管分叉处,即隆突上1-2cm,记录插管外露长度,经口插管者应从门齿测量,经鼻插管应从外鼻孔测量,一般成人插管的深度为22-27cm左右。气管插管插入后或带有气管插管的病人转入ICU时,护士应立即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调整好气管插管的位置,测量气管插管顶端到门齿后距离,并做好记录,每班交班,定时检查。

1.2卧位一般采取平卧位,床头抬高15-30°,亦可取侧卧位(头颈部垫舒适),正确合理的卧位,不但能使病人舒适,还能避免气管插管的异常扭曲,损伤气管粘膜。

2气管插管气囊充气应适度

气囊的分类:①低容量高压气囊;②高容量低压气囊;③等压气囊。我院使用的高容量低压气囊,气管插管保留72小时应考虑气管切开,防止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粘膜,引起粘膜缺血坏死,最好是用气囊测压表监测气囊压力,每4小时测一次,维持气囊压力在1.57-2.55Kpa(16-26cmH2O)[1]。

3气管内吸痰的正确实施

经气管插管吸引时,应注意无菌操作,一般先吸气管插管内分泌物,后吸口、鼻腔内分泌物,一根吸痰管使用1次,吸痰前后翻身、拍背。吸痰前2分钟应给予100%纯氧,吸痰管的直径小于气管插管内径的1/2,吸引时动作要轻柔迅速,吸痰管插入要够深,吸痰管插入深度应超过气管插管内口的2-3cm[2],每次吸痰应监测心律、心率、血氧饱和度下进行,每次吸痰后,应进行肺部听诊,评价吸痰效果。

4加强呼吸道湿化

4.1蒸气加温、加湿加温湿化时,湿化温度调节不超过37℃,气道口吸入的气体温度监测应维持在32-35℃之间,湿化器内液体应使用蒸馏水,液体每24小时更换,应注意观察湿化效果。

4.2保持气道内湿润吸氧浓度不可过大,一般以1-2升/分为宜,吸氧导管插入气管导管内的一半,痰液粘稠时,每4小时雾化吸入1次,或向气管内滴入湿化液,在患者吸气时,从气管导管的外口直接注入,每次2-5ml,24小时不超过250ml。

5加强口腔护理

对于保留气管插管12小时以上的病人,每日进行2次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或其他漱口液棉球擦拭口腔、牙齿,每24小时更换牙垫,并将气管插管位置从口腔的一侧移至另一侧。更换胶布后,牢固固定。在进行上述操作时,应观察防止气管插管的深度移位。

6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作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理解病人因插管所承受的痛苦与不适,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患者的表情、手势、体动、口型来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护理人员应教会病人采用写字、打手势、点头、摇头等交流方式与医护人员或家属进行交流。

7防止自行拔管等意外情况发生

7.1自行拔管对神志清醒者应讲明插管意义,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对神志不清,躁动不安者,应使用约束带适当固定双上肢,必要时应用镇静剂。

7.2气管插管脱出遇到套管脱出时,首先不要惊慌,要沉着冷静,若套管脱出5cm以内时,吸净患者口鼻及气囊上的滞留物,放出气囊的气体,将套管插回原深度,并拍胸片确定插管位置,若套管脱出超过5cm时,放开气囊,拔除气管插管,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重新插管。

7.3气管插管被痰堵塞,长时间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病人,若呼吸道分泌物粘稠,而湿化不够或吸痰不够,或吸痰插入深度不够,可发生痰窒息,所以要加强雾化,及时吸痰。

8拔管前后的护理

8.1拔管指征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呛咳反射恢复,咳痰有力,肌张力好,可拔出气管导管,拔管前做好解释工作。

8.2拔管后护理拔管后将病人头转向一侧,再次吸净口腔分泌物,并用鼻导管上氧气,做好口护,观察病人生命体征,SPO2、观察病人有无鼻扇,呼吸浅促,唇甲发绀,心率加快等缺氧和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必要时重新做好插管准备。

参考文献

[1]PaulaA,Ferland.Areyoureadyforventilatorparients.Nursing,2009,1,44.

[2]刘又宁,等.机械通气与临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