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病害及控制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公路路基病害及控制技术

李俊

李俊

山西路桥第二工程有限公司041000

摘要:公路现在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一种出行方式,每年数以亿计的客车、货车穿梭行驶于不同的公路上,国家对于公路的投入建设也是越来越大,同时对公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公路工程路基的一些质量通病如果防治不好的话,将严重威胁着公路的使用质量,只有提前做好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才能保证公路的使用质量。本文总结了公路路基工程一些常见的病害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关针对性的控制技术,来防治病害和维持公路寿命。

关键词:公路;路基病害;病害成因;控制技术

一、前言

公路路基工程的一些常见病害严重威胁到公路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必须做好质量通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公路路基质量的病害主要包括坍塌、滑坡、崩塌、翻浆冒泥以及沉降变形,一旦发生诸如此类的问题,就会造成严重的交通阻碍,给部分车辆,行人的出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为避免及改善这种现状,应当加大对公路路基病害及成因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公路路基路面的常见病害及成因

1.路堤沉陷、塌方路基

下沉导致断面尺寸改变的病害现象称为路堤沉陷。沉陷是不均匀的,严重时会破坏局部路段造成交通中断。它有路堤本身的下陷和地基的沉陷两种。其中洞穴顶部塌陷的主要因素是水的作用和车辆荷载作用。洞穴在水的侵蚀、潜蚀作用下和车辆动荷载的反复作用下,洞顶的岩土结构逐渐遭到破坏,承载力也逐渐丧失,最终突然塌陷。

2.路基边坡的塌方

边坡的塌方是常见的病害,也是水毁的普遍现象,尤其在山区新建公路上,几乎是普遍的病害现象。塌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剥落、碎落、滑塌和崩塌。

3.路基沿山坡的滑动在较陡的山坡上填筑路基,如果原地面较光滑,未经处理,坡脚处又没进行必要的支撑,特别在受到水的浸润后,填方路基与原地面之间摩阻力减小,在荷载、自重作用下,有可能使路基整体或局部沿地面移动,使路基失去整体稳定性。

4.不良的地质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

如巨型滑坡、泥石流、地震、特大暴雨等,都可以导致路基的大规模毁坏。在公路勘测中,要求尽可能避开这些地区或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公路的正常使用。

5.部分公路路基出现了翻浆冒泥问题,主要是路基的本身变形的原因造成的,从一方面来说,路基在遇水侵蚀后,自身的承载力会严重下降,在车辆反复荷载下极容易出现翻浆冒泥的问题。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路基排水不良承载力不足或受水浸承载力进一步下降的土质路基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将逐渐形成路基翻浆冒泥下沉外挤的病害。以上病害都是公路最常见的质量病害,影响着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质量,为了确保公路路基质量,应科学合理的设计公路路基工程,严格落实路基施工的各项工艺,使施工操作落实到位。同时注意对常见质量病害的预防,尽可能的降低这些质量病害发生的几率,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治理原则。

三、公路路基病害控制技术及防治措施

1.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以及因地制宜的编制防治方法,根据公路路基坍塌的产生原理,我们要认真地进行地质勘测工作,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构造条件,水文条件以及岩土层的状况等,从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公路路基施工方案,有效地提高公路路基施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坍塌防治方面,应采取以下方式:

(1)路基基地处理时,软土处理要到位,及时发现暗沟、暗塘以及洞穴妥善处治。路基设计时,充分考虑使用年限内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给路基稳定带来的影响。

(2)如若为高填方时,掺加稳定剂提高路基层位强度,酌情控制填土速率。加强沉降观测和侧向位移观测。

(3)加强地表水、地下水的排除,提高路基的水稳定性。原地面坡度大于12%的路段,应采用纵向水平分层法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

(4)路基填筑用透水性较差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时,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如用于填筑上层时,除干旱地区外,不应覆盖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边坡。

(5)上述措施不能奏效时,应考虑改线绕避。

2.对于沉降变形,造成该病害的最主要原因是路基的承载力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设计工程方面,应全面地了解地质施工条件,特别是遇到软土层,如加固等改善土层工程条件等进行严格的地质勘测,使之满足公路的承载力需求,综合整治以求实效。从施工方面来说,确保路基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严格落实基底处理、原材料选用、路基压实等工艺,比如采用透水性好、压缩性小的材料,采用振动碾压法改善土层的压实性能,有助于降低路基土层的压缩性,提高路基土的承载力,并获得较好的土层干密度。

3.各种内外综合因素造成的结果导致了公路路基滑坡,要想有效地根治该问题,我们应该通过加固提高路基边坡的稳固性,这里我们提出了两种方式进行处理,其一是工程防护加固,其方法有护面墙防护,锚杆防护,挡土墙防护以及符合锚杆桩防护等措施从而起到防护加固的效果,维护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其二是植物防护加固,主要是指种植植物和树木,通过植被和树木的根系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同时也减缓了边坡的水流速度,从而降低滑坡事故的发生率。

4.针对公路路基崩塌防治,常用的方法有支挡加固,拦截,遮拦,护墙,改线绕避等。每一种措施的适用条件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究竟该用哪种方式比较合适。如,坡度比较缓时可以修建护墙,此外还要考虑到多雨季节是公路路基崩塌的高发期,在公路施工中设计好排水工程,应及时排水处理,避免过多的雨水渗入到公路路基中,降低岩石结构的稳定性。

5.针对翻浆冒泥,要注重公路试用期间的维护工作,定期巡视公路路基的情况下,及时发现裂缝等问题,尽早的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形成严重的翻浆冒泥问题。

四、总结

综上所述,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病害影响着公路的整体质量,所以,必须时刻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针对公路路基的坍塌,沉降变形,滑坡,崩塌以及翻浆冒泥等常见的质量病害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并力图改善目前的现状,同时规范工程的实际施工,严格落实质量验收工作,故施工中除要做好控制技术,还应加强施工管理质量,进一步落实路基的压实效果,提高路基的稳定性,确保公路路基的质量符合设计和使用的要求,从而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董秀梅.公路路基施工技术[J].机械管理开发,2016.

[2]王小漫.公路路基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2015

[3]张广敏.公路路基常见病害成因及防治措[J].河南科技。2013

作者简介

李俊,男,1978年6月27日生,山西省曲沃县人,山西路桥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邮编041000,本科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现职称中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