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电力设备安全性的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提高电力设备安全性的措施探讨

朱向明

(国网河北省望都供电公司072450)

摘要:电力在工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电气设备的种类和功能逐渐趋向于多样化,在性能上有所提升,由此对于运行和维护技术的要求也相应的提升,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需要确保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电气设备会受到运行环境、自身性能以及人为操作的影响,对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威胁。文章对于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安全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对于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力设备;安全性;措施

1影响电力设备安全性的因素

电网的电气设备具有自身的特点,单从设备的生命周期上来说,存在早期的故障期、偶然故障期以及耗损的故障期,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现的危险类型以及危害损失大小也不尽相同。但是从整体的施工过程上来说,电气设备的安全因素一般会出现在下面的三个环节上:

1.1设备方面的因素。首先,电气设备本身所存在的原因占所有安全隐患数量的一半还多,家族性缺陷仍然存在,电力施工中的工艺质量上的问题,具体而言,包括电力设备的本身缺陷和安装质量和绝缘老化等所引起的安全问题,还包括电气设备缺乏必要的检查和维护,绝缘部件的定期清扫、二次保护的调试及线下三违的及时清除等多方面的安全隐患,这都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安全问题。

1.2电力员工方面的因素。在这里所提到的人的因素主要是指电厂设备操作人员以及其他员工违章操作所引起的安全问题,具体包括人员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以及违反劳动纪律,这大概占据了安全隐患数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在实际的电力工作中,操作人员的技能素质、安全意识、操作能力都是影响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

1.3其他因素。这里的其他因素指的是出了电气设备和员工自身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因素,包括设备运行中的外部环境因素,即设备运行中的外部温度、恶劣天气、线下三违、外力破坏等环境因素和设备运行中的客观条件。

2保证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措施

2.1牢固树立安全管理意识

在电力企业中加强宣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从根本上改变工作人员不注重安全生产的思想意识,积极履行各项安全制度,使安全管理意识深入人心。电力行业领导要以身作则,制定并遵守关于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其得到有效落实。此外,还要在强化安全管理意识的基础上,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上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势,采用多媒体监控系统对电力设备进行实时监控,进一步降低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2认真落实安全规章制度

有效落实相应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就是对现场的管理,管理人员必须严格要求一线工作人员,从而逐步形成按照安全规章制度进行操作的习惯,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进行安全作业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班组管理,因而各级的领导一定要重视对班组的管理,抓实抓细。很多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是因为现场的工作人员缺乏较强的责任心,一时的疏忽大意就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部分工作人员贪图省事,就怀有侥幸的心理,有的盲目自信、自以为是,从而为自身及家庭造成了灾难或者不幸,并为企业及国家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所以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总结那些重复性及多发性事故的根源,然后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制定合理的规定及制度,重点整治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管理制度的时候,一定要详尽简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让所有的员工都可以熟练掌握从事工作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

2.3提高安全设备质量管理水平

2.3.1应认真执行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及报废制度,对于那些已经到期的设备,或者已经损坏的、在定期试用检查中不合格的设备强制性报废、破坏到不能再次试用。严格禁止通过任何方式把已经报废的电力设备转让给其他的个人或者企业使用。

2.3.2认真落实外包施工队资质审查的制度。相应的发包单位及监理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对安全监督权利的行使,分别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科学制定并有效落实电力安全设备检修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对于使用当中的电力安全设备,详细规定修试记录、所需材料、验收记录等等,从而实现有据可查,将责任有效落实到相应的个人。

2.4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

电力运行工作中对于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分为技术素质、意识素质以及心理素质三方面。其中以技术素质为基础,通过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提升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使其具备设备操作和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其次,利用安全日、班前会、安全活动等,组织模拟训练和安全大讨论。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充实操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做到在设备出现一场和故障的时候,第一时间意识到故障的影响和程度。同时,不断组织操作人员进行事故模拟训练,锻炼职工的心理素质,使其在事故发生时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对事故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在完善操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加强职工对于工作的责任心,树立积极严谨的工作态度,激发操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真按照规范执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引起的事故发生。

2.5落实各级安全奖惩

在安全管理上严格落实奖惩制度,本着四不放过原则,处理各类违章和事故,以控制各种违章的发生。

3结束语

在工业生产中,一旦电气设备出现安全事故,将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要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由于受到周围环境以及自身性能的影响,电气设备在处于长期超负荷运行的状态下,会发生绝缘失效以及设备之间接触不良等现象,严重威胁到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为了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日常检修和维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项新技术、新设备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由此提高了对电气设备安全性的标准,这还需要电气工作人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杰.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2013.

[2]陈晓勇.企业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及维护工作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