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饶效周志有(通讯作者)薛剑波唐志苗

(金华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浙江金华321000)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纵隔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62例纵隔肿瘤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81)和观察组(n=81)。其中,对照组行开胸切除术,观察组行胸腔镜切除术。结果:经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经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情况指标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5%,明显大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经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并发症发生率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6-0240-01

1.前言

纵隔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疾病,且多为良性。患者多无明显症状,但其发生位置较为特殊,临近升主动脉、心脏、肺等重要脏器。纵隔肿瘤需及时诊断和治疗,防治病情加重或出现癌变的发生。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62例纵隔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作如下具体报告。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62例纵隔肿瘤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81)和观察组(n=81)。其中,对照组男46例,女35例,平均年龄(50.23±10.29)岁。观察组男43例,女38例,平均年龄(51.38±10.52)岁。经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方法

对照组:行开胸手术,具体操作:患者行取平卧或侧卧位,静脉复合全身麻醉,进行气管插入。麻醉起效之后,依次切开患者皮肤、皮下组织,正中胸骨劈开开胸或经肋间隙侧切口进胸,探查肿瘤具体位置,对肿瘤进行切除。

观察组:行胸腔镜手术,具体操作:患者取45°侧卧位,全身麻醉,进行气管插入。麻醉起效之后,于第6/7肋间做1.5cm切口(观察孔);于第3或第4肋间做3~4cm切口(操作孔),第5或第6肋间做0.5cm切口(辅助孔)。经观察孔放置胸腔镜,探查肿瘤具体情况;经操作孔使用电刀或超声刀游离肿瘤及其周围组织。若患者肿瘤为囊性且肿块较大,影响术中暴露及操作,可适当对肿瘤物进行穿刺、放液,后对肿瘤进行剥离手术。

1.3观察指标

在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中,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情况等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书记处理选择SPSS18.0统计软件,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经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经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情况指标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腔镜的使用日益广泛,并在纵隔肿瘤切除术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本文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胸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较少,且由于创伤面小,微创手术的出血量较少,患者术中创伤明显小于对照组的开胸手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是纵隔肿瘤切除术的重要方面。在切除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5%,明显大于观察组2.2%。经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说明,胸腔镜切除术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健康质量具有较好效果。观察组患者仅有2例发生心律失常;而对照组有5例感染、4例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对手术治疗效果形成了较大影响,这与手术创伤面大等原因有关。因此,胸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小,对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并发症发生率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海鹏,张保平,王军岐,等.胸腔镜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17(1):58-60.

[2]马景华,严磊,朱冰,等.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46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19(13):157-158.

[3]陆双政,黄元鲁,韦恺.胸腔镜手术微创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研究[J].右江医学(旬刊),2017(6):7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