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揉合、贴近、应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传承、揉合、贴近、应变

庞巍祥

庞巍祥

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绍兴312030

多数人熟知过去,少数人预见未来;多数人以看见才相信,少数人以相信而看见。走进宝业集团总部一楼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的中西方文化论。谈及当代企业管理的发展,我认为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最终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管理之路。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当代社会企业管理的重点之一在于如何在政策支持下做好引进人才战略工作,而人才战略必须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变革在于转型、吸引、留住人才三大任务,因此公司应主动寻求变革和转型,同时创新思路、引进人才,并搭建好激发人才共同成长的舞台。

从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学术流派,到现代中国社会的新常态阶段,都对企业管理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借鉴意义:儒家“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以重视对人的培训与开发;墨家“壹同天下之义”以注重共同精神的提炼与培养;管子的“赏罚莫若必成,使民信之”指出诚信是双方交往的基础;“任人唯贤”则说明要重视识人、用人与人才的竞争;著作《管子》形成了最具有代表性也最成体系的激励理论,说明了对人的内在激励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给人们的观念意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社会主义文化出现了新的百家争鸣的创新景象。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在人文管理氛围的开创上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有益的文化精华主要体现在:

(1)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2)强调领导干部以身作则。

(3)重视平等沟通。

(4)注重组织归属感的培养。

二、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具体理解与运用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者和理论家深受其熏陶,创造出了具有浓重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管理在制定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时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员工的个人利益相结合起来;企业管理者在对员工进行管理时,积极与员工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获得反馈,对员工实施“仁”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尊重员工,让员工不仅是为了谋生而工作,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去工作;企业管理者在企业聘用人才时,做到“知人善用,任人唯贤”,在考量员工工作能力的时候,注重员工的思想品格;在企业管理时善于运用“和文化”,使员工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这些都是“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的体现。

道家的“无为”,是指需要把握一个尺度,明白什么事情应该为,什么事情不能为,也就要做到“无为而不为”。对于企业颁布的规章制度,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实际需求进行颁布,在规章制度颁布之后,要进行有效地实施与运行,并向员工获得反馈结果,但切记不可频繁地对规章制度进行更改或调换,否则会降低员工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遵从度。道家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对于管理者而言,所做的一切行为都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要过度强加任何因素。道家的另一思想是重视环境的思想,以稳定的企业文化将企业管理向行为管理、人本管理转变,从而形成以退为进,欲夺故予的市场竞争策略。

法家文化要求企业管理者要制定奖惩得当的管理制度来实现管理的公平性,让员工获得公平感,只有做到赏罚分明,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其次,在进行同行业或者跨行业企业竞争时,通过行而有效的手段去了解竞争对手的企业背景、经营范围、经营内容、核心技术等资料,从而制定出全面的有效的竞争方案。同时管理者在进行企业决策时,要发挥其思想作用,对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分析透彻,找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而做出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

兵家以将帅“精神”激励为理论,正所谓“一鼓作气”;其次以奖惩并存的激励原则来勉励员工奋发向上;兵家注重环境的变化与利用,善于利用不同环境的优势来战胜对方。

三、传统文化对企业的不良影响及宝业的改良应变

我国企业在对传统文化的自觉继承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既有优秀文化的积淀,又有不良因素的沿袭,这些不良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思想。

2、对个性发展的抑制。

3、等级意识对沟通体系的破坏。

4、非正式团队的过度发展。

5、管理实践上的非专业化倾向。

6、文化运作机制上的非制度化。

7、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误区。

宝业集团历经40余年,大环境经历了改革开放、东欧剧变、金融风暴、经济危机和一带一路倡议,小环境碰到了区域担保链的连锁反应等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宝业均安全地度过了并且保持了稳健的增长。究其原因,是流淌在宝业人身上的管理思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管理首先是管人。从人的角度来说,宝业提炼出了“宝业人”强烈的使命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创新,遵守制度,诚实守信,安全第一,团队精神,热爱劳动,不断学习和保持低调这十大优秀品质。

2、以人为本与以仁为本相结合,在竞争机制的激励下形成宝业的管理特色。

(1)“论功行赏、契约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安全管理”、“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灵魂”、“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宝业多年来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揉合吸收后行之有效的管理理论,是宝业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

(2)“真诚面对客户,永远尊重客户”、“强化服务意识,创造宝业品牌”,这是宝业对儒家“诚信是正常秩序的基础”、道家“重视环境”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是管理思想的保障。

(3)将企业精神与员工精神融为一体,最终形成“企业、市场、社会”的企业核心文化。

“四十余载风雨程,励精图治伴艰辛。宏图伟略续卓越,强力作为奋远行。”宝业依靠精神、品质、管理、服务,以及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的底线思维,让宝业这艘大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江大河中平稳航行,在企业划时代的转折期激荡出了区域新时代的最强音。

四、结论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下,企业管理者引进和借鉴了大量西方系统的管理理论体系和管理理论思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传统文化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与西方的先进管理模式相结合,必将会使“新”思想更加适应中国企业的发展,为中国现代企业发展探索开出一条“新”路,同时,也增强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宝业集团在4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初步摸索出一条适合宝业的企业发展之路、管理之路。总而言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提炼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针对传统文化的不足,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西方企业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创新;针对企业发展的实际,我们需要充分传承揉合,行贴近应变之功,让企业一如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实现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