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患者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心绞痛患者的护理

张淑华

张淑华(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心内科163411)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317-01

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9例,其中男49例,女性20例,年龄在44~79岁,平均年龄56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发闷、堵塞、烧灼感等,伴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出刊发作反复频繁。

1.2辅助检查

1.2.1心脏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或心影增大、肺淤血等。

1.2.2心电图检查静息心电图约有半数患者为正常,亦可出现非特异性ST—T改变。心绞痛发作时常可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性的ST段压低,有时出现T波倒置。运动负荷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明显提高缺血性心电图的检出率。

1.2.3放射性核素检查利用放射性铊或锡显像所示灌注缺损提示心肌供血不足或消失区域,对心肌缺血诊断极有价值。如同时兼做运动负荷试验,则能大大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1.2.4冠状动脉造影可使左、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得到清楚的显影。一般认为,管腔面积缩小70%~75%以上会严重影响血供,50%~70%也有一定意义。本检查具有确诊价值,并对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极为重要。

2护理

2.1护理观察

给予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服,若服药后3~5分钟仍不缓解,可再服一片。对于心绞痛发作频繁或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的患者,遵医嘱静滴硝酸甘油,监测血压及心率变化,注意滴速的调节,并嘱患者及家属切不可擅自调节滴速,以免造成低血压。部分患者用药后可出现面部潮红、头部胀痛、头昏、心动过速、心悸等不适,应告诉患者是由于药物导致血管扩张造成的,以解除其顾虑。第一次用药时,患者宜平卧片刻。青光眼、低血钾时忌用。

2.2心理护理

心绞痛发作时,患者易产生焦虑或恐惧,这种不良心理又可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心肌需氧量,诱发或加重心绞痛,形成恶性循环。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安慰患者,给予精神支持,适时做好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情绪与心绞痛的关系,掌握各种放松方法,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心绞痛发作时,护理人员应态度镇静,适时给予心理支持,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减少心肌耗氧量。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

2.3用药护理

2.3.1指导患者立即将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置于舌下含化或轻轻嚼碎后含化,舌下应保留一些唾液让药物完全溶解,不要急于咽下。观察用药效果,硝酸甘油用药后1~2min起效,约30min作用消失;硝酸异山梨酯用药后2~5min起效,药效维持2~3h。若5min后疼痛未缓解,给患者换用另一种硝酸酯类药物,并及时通知医生,协助寻找原因。

2.3.2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时应注意滴速,防止发生低血压,嘱患者及家属不要擅自调节滴速。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告诉患者用药后可有头胀痛、头昏、面红、心悸等症状,不影响治疗,消除其顾虑;告知偶有血压下降、直立性低血压发生,故用药后不要迅速站立,首次用药时应平卧片刻。

3健康指导

3.1生活指导合理休息和活动:劳累或过度活动可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心绞痛,适当的活动,可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鼓励患者缓解期适当活动,可采取慢走、打太极拳、骑自行车、上下楼梯等活动,若活动时出现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含服硝酸甘油,切勿强行继续活动。必要时在体力活动前含服硝酸甘油1片或硝酸异山梨酯1片预防发作。饮食指导:指导患者摄入低脂、低盐、低胆固醇、低热量、高纤维素饮食,忌烟酒及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保持情绪稳定。

3.2疾病知识指导告诉患者相关疾病知识,积极去除危险因素,如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嘱患者及家属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刺激、用力排便等,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防止心绞痛发作。指导患者坚持按医嘱给药,自我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外出时应携带硝酸甘油以应急,在家中,硝酸甘油应放在易取的地方。硝酸甘油遇光易分解,故应放在棕色瓶中,不宜贴身保存,最好每半年更换1次新药。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病情监测,掌握心绞痛发作时的缓解方式,病情有变化时,如疼痛加重、发作次数增多、持续时间延长、休息或含硝酸甘油药片不能缓解时,应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必须立即送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金丽红,赵素玉,陈晓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放松训练的护理观察.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0):?950-951.

[2]于建辉,杨彩虹,陈敏芝.老年心绞痛患者的100例的临床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14(4):44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