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洛渡、向家坝水库地质灾害防控管理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溪洛渡、向家坝水库地质灾害防控管理措施探讨

舒高华郑洪春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二级巨型梯级电站,两水库主河道长约356km,自电站下闸蓄水后,新增多处滑坡塌岸,对水库周居民生命财产和交通运行安全造成了一定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大会报告中提出“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提升到全新高度,竭力做好库岸地质灾害防治,确保安全势在必行。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确保民生,项目业主主动作为,探讨构筑了“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建立“地--企”联动机制、打造了“三个信息沟通平台”等工作体系,对多次险情进行了预警预报,力保了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其他库岸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关键词:库岸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专业监测

近年来,我国的水电站建设事业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促进了以水库为基点的水利网络体系的建立,提高了水资源的运用能力。但受地质环境条件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水电站水库的维护难度,另一方面,在后期运行过程中出现地质灾害也会造成的不良后果,带来一定安全风险,不仅威胁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破坏库岸环境。本文以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为例对水电站地质灾害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管理措施。

一、溪洛渡、向家坝库岸地质灾害概述

溪洛渡、向家坝为典型河道型水库,累计主库长约356km。截至2019年6月共界定272处水库影响区(滑坡93处、塌岸163处、基岩变形体11处、浸没5处),水库影响区共涉及人口8400多人,土地17000余亩,房屋约42万平米。

可研阶段界定水库影响区75处,移民搬迁阶段新增89处,蓄水以后新增108处。从地质复核情况来看,电站蓄水后2年内新增影响区数量较多,往后逐年递减,现溪洛渡蓄水已有5年多,向家坝蓄水已有近6年,库岸仍有少量变形现象,但总体情况逐渐趋于稳定。

二、溪洛渡、向家坝库岸地质灾害防控管理措施研究

2.1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

项目业主通过提请金沙江下游水电移民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了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水库影响区滑坡塌岸处理工作机制:(1)指导思想“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第一任务”;(2)管理原则“政府领导、业主参与、各负其责、设计先行、群测群防”;(3)新增影响区现场界定分类处理;(4)明确了各方职责。

2.2构筑了“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提升地灾防治水平

(1)商请各县建立“县--乡--村--组--监测员”五级群测群防体系,针对每一个隐患,落实专人负责群测群防工作。每年择期开展群测群防技术培训,着力提升群测群防观测员业务技能;通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提高灾害防治的快速反应能力、决策应对能力,完善抢险救灾体系,夯实安全基础。

(2)委托主设单位采用GNSS自动化监测(大地人工测量)手段对两库重点岸坡实施专业监测,为滑坡预警预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资料。

库区既有监测成果显示:监测变形与库水位变化相关性较好。大多数岸坡在库水位下降时,监测变形速率增大;也存个别岸坡在库水位上升时,监测变形速率增大。

2.3建立了“地--企”联动机制,打造了“三个信息沟通平台”,保障地灾信息传递渠道通畅

协调库区各县明确一名主管副县(区)长、一名国土主管副局长、一名移民主管副局长作为主要联络人,各县相关部门再指定具体工作人员,各影响区群测群防监测员派驻到点,形成了网络工作体系,所有联络人员建立了通讯录。为方便联络沟通,打造建立了三种信息沟通平台:(1)电话与短信应急通讯平台,主要用于临灾或应急等紧级(重要)信息的地企联动;(2)工作例会沟通平台,通过例会交流群测群防、技术监测、专业巡视、现场界定等工作信息,分析重点岸坡状况,明确重要隐患点,持续跟踪;(3)网络信息平台(QQ和微信),通过即时网络通讯手段进行信息沟通,及时互通现场情况。

为实现三个信息平台管理规范化,编制了相应管理办法及管理流程,确保了库区地灾信息及时传递、有效处理。

2.4建立专家技术支撑系统,夯实了地灾防治技术基础

专家技术咨询常态化。组织集团公司专家、行业专家对溪洛渡、向家坝库区重大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点开展现场踏勘200余次,解决技术问题100余项,为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5落实日常排查,强化专项排查

(1)日常排查。联合各方开展汛前、汛中、汛后三次库岸安全排查,排除隐患,落实责任;督促主设单位定期开展专业巡视(1次/每月)。

(2)专项排查。在地震、暴雨或库水位骤升骤降等特殊情况下,及时组织设计、地方等开展库岸隐患专项排查,做到隐患尽早发现,尽早处置。

(1)搬迁避让是避免滑坡塌岸造成人员伤亡最有效措施之一,按“设计技术把关,业主保障资金,地方及时实施”要求,强化落实搬迁避让措施。

(2)坚持工程治理与避让搬迁并行,对具备治理条件的隐患点,宜尽早设计、尽早实施、尽早消除隐患。

2.7形成险情和异常信息的快速处理机制

针对险情和异常信息,确保及时组织各方进行现场踏勘、快速判断、快速决策、快速处理,确保人员安全。

典型案例:“青杠坡滑坡”和“丰家坪滑坡”处理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体现了既有地灾防治工作机制行之有效。

(1)青杠坡滑坡。2014年4月16日群测群防发现险情;4月20日组织现场踏勘,当日对20户80余人进行应急搬迁;2014年4月24日凌晨1点,青杠坪滑坡发生,造成6栋房屋倒塌,无人员伤亡。

(2)丰家坪滑坡。2014年9月23日群测群防发现险情;23日当天组织现场踏勘并对3户12人进行应急搬迁;9月24日凌晨及中午,丰家坪先后两次发生垮塌,坡体内房屋全部倒塌,无人员伤亡。

2.8建立地灾信息系统,提升地灾防治信息化水平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管理系统,已将滑坡基础资料、变形情况、群测群防、安全监测、气象水文等信息录入系统,可供随时查询。目前正在开发专家远程会诊决策、预报预警等功能模块,为库岸地灾防治提供信息化支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电站的水库影响区是地质灾害隐患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现象都有可能发生,首先是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库岸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体系保障;其次是库岸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主体缺少政策性支撑,相关各方认识不统一,防治责任边界不清。因此,只有加强工作管理机制和日常排查力度,才能顺利进行地质灾害防控措施工作,从而确保水电站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钟辉亚等.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蓄水至380m新增水库影响区工程地质复核报告[R].长沙: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2014.

[2]钟辉亚等.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水库新增影响区界定工程地质复核报告[R].长沙: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2016.

[3]杨建宏等.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蓄水至正常水位600m四川岸水库新增影响区界定工程地质报告[R].成都: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2016.

[4]杨建宏等.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蓄水至正常水位600m云南岸水库新增影响区界定工程地质报告[R].成都: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2016.

[5]杨建宏等.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水库新增影响区界定工程地质复核报告[R].成都: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