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电动车火灾事故防范措施:以河南为例

/ 2

居住区电动车火灾事故防范措施:以河南为例

杨鑫超杨广韬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公司河南永城476600

【摘要】在国家新能源政策的扶持和补贴下,电动车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电动车几乎成为每家每户必备的出行工具。电动车产业一方面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快捷、轻松、环保出行需要,但另一方面电动车火灾事故频发,也造成了较大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本文结合河南公安在居住区电动车火灾防范方面的举措,希望给其他省市在居住区电动车火灾防治带来一些可行性思考。

【关键词】火灾;防范;措施

深圳宝安警方2016年9月1日下午17时许发布通报称,8月29日,宝安区沙井街道马鞍山社区安山四路违法建筑永丰公寓发生火灾事故,此次火灾导致7死4伤,事故初步判断为电动车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这样的新闻,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为什么居住电动车火灾事故屡禁不止,屡次发生。

一、居住区电动车火灾频发的原因:

我国电动车保有量基数大、增长迅速,一些假冒低劣电动车充斥市场,埋下大量引发火灾的先天性隐患。1、从近年来国家质检监督部门对电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结果看,全国电动车产品抽样合格率差异较大,合格率基本保持在70%至90%之间,个别地方抽检合格率不足20%。国家统计局就2015年上半年电动车销售量进行了统计,电动汽车销售7.85万辆,低速电动车53万辆,电动三轮车430万辆,电动自行车1233.5万辆。巨大的电动车市场,使得好多企业加入到电动车的生产行业,加上电动车生产企业间的价格竞争,导致电动车质量低劣,安全问题突出。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电气安全保护装置不过关。部分电动车欠压过流保护技术指标不合格,部分电动车甚至没有安装短路保护装置,有的安装了,但在维修、改装时被擅自拆卸,导致短路保护功能缺失。主要电器器件存在质量问题。部分生产厂家以低价换取市场,生产中使用劣质控制器、电池、电机。充电器在对劣质电池充电时,有时会导致电池充满电了,电继续往电池里供应,电池温度快速升高,电池外壳膨胀,电解液会外流引起线路短路,引发火灾。生产装配线路布置不过关。部分企业布置的电车线路不合理,线材不具备防水、防潮功能。在长期骑行、室外存放过程中,线路处于损伤状态,一旦有高电压或大电流通过,极易与其它配件产生打火,发热,甚至引发火灾事故。电动车零部件采用可燃材料制作,像电动车的围档、座垫、灯具大多都是采用高分子可燃材料制作的,这些高分子材料阻燃性差,在有外部火源作用下容易引发火灾事故,一旦燃烧会产生大量有毒烟气,这也是造成居住区电动车火灾事故亡人的重要原因。2、电动车充电场环境无保证,火灾隐患多。在电动车引发的火灾事故中,多发生在充电过程中。一是充电线路私拉乱扯。用户为了方便充电,电线随意乱拉,有些充电线直接从楼顶上放下来,互相交叉。这些线路在外长期风吹雨淋,容易造成电线的老化断裂,一旦出现漏电短路,线路着火后极易引起周边物品的燃烧,继而引发火灾事故。二是过度充电。长时间的充电会使充电器内的电子元件过热,易导致短路引发火灾。三是在楼梯走道充电,这是造成亡人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一般的居民楼只有一个疏散走道,发生火灾事故的时候,是居民逃生的生命通道。电动车发生火灾后,大量燃烧毒气充满疏散走道,往往使匆忙逃生的人们吸入毒气窒息死亡。四是用户在更换蓄电池后未选择与之匹配的充电器。充电器与蓄电池厂家型号不匹配,充电时容易电压过高,使得电池失水加剧,升温厉害导致爆炸。私自更换蓄电池也存在安全隐患。

二、河南公安的防范措施:

河南公安以消防责任落实、解决充电环境、开展集中整治为抓手,防范居住区电动车火灾事故,收效良好。1、源头治理,集中约谈电动车企业,查处假冒伪劣产品。河南公安对全省13个省辖市的77家电动车生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进行约谈,并签订承诺书。一是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依法生产、依法经营;二是保证生产工艺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三是保证原厂组件、配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四是不断改进电动自行车结构,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提升车身耐火性能;五是不断改进技术,优化电气线路,改进电瓶漏电、过载保护装置,提高电动车安全;六是在产品使用说明书中增加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等消防安全事项。河南省各级公安机关会同当地质监、工商部门,经侦、交警、消防等警种联合行动,开展集中打假行动,严厉查处无证生产、超范围生产、生产严重超标或假冒伪劣产品以及非法拼装改装等违法行为。2、明确标准、时间节点,建立电动车集中充电装置。河南省公安厅要求对已建成的居民小区,有物业服务或者主管单位的,2015年11月30日前全部建成电动车车棚和智能充电设施。车棚应采用不燃材料搭建,不得靠近楼梯口和门洞;棚内应每隔一段设置防火分隔,防止发生火烧连营;集中充电装置电气线路敷设应符合技术标准要求,并具备定时充电、自动断电等功能,设置火灾报警、灭火设施和消防器材。3、进行集中行动,查处违规充电行为。对辖区内所有居民小区、楼院、居民集中区域和临时居住点进行全面排查,对在门厅、楼梯间和楼道内违规停放电动车、私拉乱扯电线的行为进行全面清理,排查出的问题要果断采取相应措施:凡是居民小区建设管理单位或物业服务企业不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责任的,依法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凡是在居住建筑物的公共走道、楼梯间或门厅内为电动车充电的,依法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二百元罚款;凡是个人堆放可燃、易燃物品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凡是因电动车违规存放、充电引起火灾事故或者导致火灾损失扩大,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罚款。4、进行电动车火灾事故警示教育。各县(市区)利用废旧楼房进行一次电动车模拟燃烧实验,组织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小区物业、小区主管单位负责同志和居民群众现场观摩。居(村)民委员会、居民住宅的建设管理单位、物业服务企业加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常识性、警示性教育,每个居民住宅区、楼要张贴一套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和火场逃生宣传图,并在公共走道、楼梯间、门厅内张贴禁止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标识。市、县两级集中曝光一批拒不整改的居民小区、违法行为人和物业企业。

三、建议:

居住区人员集中,发生火灾事故往往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遏制住电动车火灾事故发生,将极大降低居住区火灾事故发生。还可以从以下方面促进居住区电动车火灾防治:一是通过建筑设计审批,进行源头管控。要求新建的小区必须规划建设电动车自行车棚和集中充电设备并配备与之相适应的消防设施。没有建设或者建设达不到标准的,消防设计、竣工验收不予通过。通过此措施保障电动车集中充电场地建设政策的连续性。二是在治理电动车火灾事故中,要明确居住区居委会、物业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居委会、物业作用。现阶段,消防管理部门把消防监督管理的精力放在易燃易爆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单位,对于居住区消防监督工作兼顾较少。对于电动车充电这样的易发、易反弹隐患查处收效甚微。所以要发挥居委会、物业公司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进行消防设施检查、安全隐患排查、疏散走道充电情况检查。三是调动电动车充电桩建设企业的积极性。物业公司在建充电桩时因为要投入真金白银,普遍有抵触情绪。可以通过建成投币充电站,物业承担电力成本,充电桩建设企业承担建设成本,两家以较合理的价格进行电车充电收费,能够加快政策落地的速度,减少实施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