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性质及主要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性质及主要特征

杨迅杰

(桂平市第五中学,广西桂平537200)

摘要:学生的体质与学生的各方面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学生的学习生活。《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教育部门为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而制定的一门学科,作为学生进行体育课程的参考书,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有很大的帮助。基于此,本文将从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开始,然后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征,最后提出做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议,以供相关人士进行交流与参考。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学科性质;学科特征

引言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阶段,教育的力量推动着我国的科技发展,使科技实力越来越强,这说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正确性。因此,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度进一步提高,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趋于完善。但是,由于学生中存在的知识学习竞争,越来越多的学生与家长、教师只重视文体学习,而忽略了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锻炼,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身体健康受影响,从而侧面影响学生学习状态。国家教育部门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开始对教育模式进行革新,如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中小学体育课程也因此发生了一些变化,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都做了一定的调整。其中就有对体育课程参考教科书《体育与健康》进行重新编写,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内容设为重点。

一、《体育与健康》学科性质

(一)课程沿革方面的性质

现阶段的中小学体育课程统一用《体育与健康》这一科教书作为小学体育课程教育参考,这说明了教育工作部门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新一版的《体育与健康》是对过去体育课程参考教科书的总结归纳与筛选,但新版教科书更加着重强调了关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内容[1]。传统体育课程主要针对于学生的体能锻炼,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这一方面的内容并不多,人教版新版的《体育与健康》的第二章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单独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内容作为一个章节,这是《体育与健康》一书对自身的改革。当然,学生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去更好地进行学习生活,仅仅是在体育课程上进行体育锻炼是不够的,还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

(二)课程本质方面的性质

《体育与健康》这一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科教书,主要是让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的指导下,教导学生基础的体育锻炼动作,了解体育锻炼知识,以帮助学生用一个健康的身体去应对繁忙的学习生活。因此,《体育与健康》的学科性质是学生自主锻炼身体、心理的指导丛书。而且《体育与健康》中有学生日常锻炼方法,如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七年级第四章以后的各种球类运动基础知识。还有基础运动伤害应急知识,如五六年级第三章的轻度损伤的自我处理。

(三)课程定位方面的性质

为使体育课程收到重视,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中明确提出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设定为国家课程,成为中小学校的直系课程[2]。与此同时,体育课程教学书籍由教育部门直接进行管理,体育课程教科书、课程名称等由教育部门编写审核,这说明,《体育与健康》是正规的中小学生体育教育必要教科书。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征

(一)内容阶段性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分为九册,分别针对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中有不难度级别的体育锻炼运动。例如,在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中,一二年级第七章的内容是武术,学生需要学会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三四年级的第七章是武术基本动作要领,而五六年级的第七章是对武术的详细概括。《体育与健康》的内容随着年级的升高,难度逐渐加大,对不同身体承受阶段的学生的给出不同的锻炼方式。

(二)知识全面

人教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并不仅仅有关于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还有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方面以及健康生活方面的知识。例如,在小学一二年级人教版《体育与健康》第一章中,有关于日常行为健康,饮食健康等内容;第三章中体操类活动,是介绍正规体育运动的内容;而第六章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则是介绍一些民间娱乐游戏[3]。各方面与体育或者生活健康的内容都有涉及,全面而详细。

三、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

(一)适合的场地

《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室外活动,因此,教师要上好《体育与健康》上的知识,首先要选好室外场地。《体育与健康》中大部分是球类运动或者其他团体活动,这就需要足够大的场地。例如,在教学五六年级人教版《体育与健康》第四章球类运动时,选择大操场作为活动场地,便于学生进行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要领学习。

(二)规范示范

《体育与健康》中的体育运动都是比较日常的锻炼活动,学生要真正得到锻炼,其运动时的动作要到位。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人教版《体育与健康》第三章体操类运动的时候,教师选择第五套中小学生广播体操进行教学,规范示范动作,分节拍教授给学生,然后纠正学生体操动作,标准体操运动动作,达到锻炼效果。

(三)知识与生活结合

《体育与健康》中还有关于日常生活健康常识的内容,教师需要将要讲解的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4]。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体育与健康》第一章中的识别危险源,远离危险时,指出日常生活中的危险源如掉落电线、没井盖的地下水道等,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学习的知识是有用的,有益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国家教育部编制了《体育与健康》,表示了国家对学生身体质量的重视度,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这一书的地位高度。但学生想真正使身体与心理得到锻炼,不仅仅要认真学好《体育与健康》中得知识,还要通过其他有效途径去增强体魄,改善自身条件,以更好提升自我,奉献国家。

参考文献

[1]陈燕强.试析《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特性[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6,33(1):103-104.

[2]季浏[1,2].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18.

[3]刘江,张文贤.高校体育微课的特征、价值及应用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

[4]承艳.感受大变化,实现新教学——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