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新课程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周娟

(青海省玉树州第二名族高级中学,青海玉树815000)

摘要: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了解阅读理解的体裁特征,再结合集中阅读技巧,在实践中不断练习,坚信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是通过文章所陈述观点或描述的事实,引出合乎逻辑的判断或推理。推理能力的训练,能使学生通过捕获的有效信息,正确推断出文章的隐含意义。

一、阅读理解与干扰分析

1、张冠李戴

命题者把文章作者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混淆起来,题干问的是作者的观点,选项中出现的却是他人的观点;或者题干问的是他人的观点,却把作者的观点放到选项中去。

2、偷梁换柱

干扰项用了与原文相似的句型结构和大部分相似的词汇,却在不易引人注意的地方换了几个词汇,造成句意的改变。

3、无中生有

干扰项往往是生活的基本常识和普遍接受的观点,但在原文中并无相关的信息支持点,这种选项的设置往往与问题的设问毫不相干。

4、以偏概全

考生在做猜测文章中心思想、给文章添加标题或判断推理题时,往往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是考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或考虑不周,以局部代替整体。其具体表现为合理关联与不合理关联、准确概括与不准确概括之间的错位。

二、阅读理解题的选材与命题特点

1、对语篇领悟能力的检测仍是高考的重点和基本点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着重检测考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根据所提供的语境进行语篇分析的能力以及综合利用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涉及较低能力要求的事实性和细节性考题的比例虽呈上升趋势,但词义猜测、推理判断和主旨概括等深层次试题仍占很大比重。

2、选材更趋多样化、现代化和生活化,突显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特点就体裁而言,阅读材料所选择的文段涉及叙述体、论说体和应用体等多种文体;选材风格保静予连续性,既注重题材的多样化、现代化和生活化,又较为综合地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重要理念。

3、适当降低读速及难度要求,提高试题的信息含量

近几年阅读理解题的阅读量总体呈回落趋势,比如全国卷I的读速略有降低,但近年来阅读速率要求均在50---57wpm之间;难度系数适当降低,注重考查考生获取、分辨、整合、加工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4、阅读材料更趋于“原汁原味”,设问方式更加深入

阅读材料基本保留了其原有的语言风格,文章的展开不再是平铺直叙,而是兼有倒叙、插叙等多种方式;一词多义、熟词生义、多种时态的混用、结构复杂的长句、省略句以及插入语等语言现象比较常见。阅读材料的文化含量加大,文章的行文风格更具英语语言的特点,文章的遣词造句也更加地道,许多考生通常要反复阅读几遍才能读懂。

三、阅读技巧题型的解题方法

1、略读法

略读法(Skimming)是舍弃文章细节及一切无关紧要内容,而掌握全文要旨的一种快速阅读技巧,通常又称为浏览。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开展的。这种省略式阅读法不仅能有效的提高阅读速度,还可以找出每段的主题并领略全文大意,为细读做准备。这种省略式阅读法不仅能有效的提高阅读速度,还可以获取大量各种各样的信息,有助于扩大知识面。

略读的关键是在能抓住文章要点的前提下以个人最快的速度阅读,主要目的是获得足够的信息,以便准确的回答有关文章主旨和大意的问题。

(1)深刻理解文章标题(title),标题就是对文章主体的高度概括,理解了标题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

(2)有意识的找出主题句,理解主题句与文章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特别要注意首尾两段,因为文章的第一段往往点明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或作者的意图,而文章的最后一段则常常总结、归纳或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3)对于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要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正确信息。

2、寻读法

寻读法(Scanning)是在阅读材料中为了寻找某一特定的信息而进行的条约性快速阅读,如同在词典中查找单词,此时,读者不需要逐行阅读,也不必考虑文章的大意或文章结构布局。这种技巧在考试中非常实用,是高效阅读必不可少的技能。阅读理解的寻读就是带着具体的问题在文中寻找答案,即:先看问题,后阅读,它是解决阅读理解这一题型中的细节问题(detaildequestion)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在一些篇幅长、数据多的文章或广告中找日期、号码或专有名词等信息点可采用此法。

(1)明确要寻找的特定信息,即心中有数。这个信息点可能是一个词或几个词,也可能是个句子。

(2)如果感到下文有所要查找的信息,应适当停留,辨别是否找准了特定信息;若非如此,应立即继续寻读。

(3)有时文中对某一信息点的描述分布在几个地方,要注意鉴别、分析。

3、抓中心思想

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取一定长度而有趣的阅读材料或面对教师提供的材料,不做预习,按速度要求限时读完后,应该对文章意思大致做到心中有数了。然后对自己预测进行检验,重新阅读一遍,或与其他学生交流,或者向老师进行反馈,进一步明确文章的中心大意。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除读懂文章、领会意思外,还可以培养训练学生归纳综合的能力。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归纳综合能力,会有助于他们在阅读中更能明确清晰的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

4、识别主题句

主题句(Topicsentence)就是表达段落中心思想的句子。它是段落中概述性的陈述,用以概括、陈述整个段落的内容。抓住了段落主题句就抓住了段落中心思想,就抓住了段落的纲。多数段落含有主题句,其余文字都是围绕或者支持主题句的延伸,将各个段落的主题句综合概括就可以得出文章的主旨大意。

5、推断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在读完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后,还要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根据作者使用的语言、描述的事实、引用的例证、人物的对话及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等推断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想要说明什么问题,表达什么观点及持有什么样的态度。这是一个通过表面文字推测文章深层结构含义的判断、推理过程,它能推动学生积极的思考,培养较高的理解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果断的推理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有利于学生顺利的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效率。

首先,要高度重视文章的标题(title)、首段和末段。因为标题常常就是文章的主题(mainidea),首段和末段的主题句就是对文章主题的概括。其次,主题句往往在每一段的段首或段尾。据统计,英语中的60%-90%的语言材料的主题句位于该段段首。用演绎法形成的段落往往以概述开始,随之详细解说。用归纳法撰写的段落,表述细节的句子在前,概述性的句子在后,并以此结尾。位于段尾的主题句往往是依据上下文的细节得出的结论或归纳的要点。但是,如果采用前后呼应、两次点题的写作手法,主题句也可能在段首或段尾。再次,要注意段中的主题句。开段的句子往往引出段落要论述的主题,而主题则由随之引出的句子表达。这一类的段落包括三个层次:引题--主题—解释,或提问—回答—解释。

最后,要概述归纳暗含在段中的主题句。对于没有明确主题句的文段,要正确理解作者提供的所有细节,然后发挥自己的概括归纳能力,得出切合文章内容的主题。

总之,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了解阅读理解的体裁特征,再结合集中阅读技巧,在实践中不断练习,坚信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