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1

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王涛

王涛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中学255400

合作性学习,又称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教师有指导性地使用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交际欲和主体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它是新课程理念科学探究中的一环节。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学生科学探究中的小组合作,想想做做中的小组合作,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小组合作及小组讨论中的合作。

新课程理念提出:在物理教学中应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课程目标中又提出:要培养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所以合作性学习是我们教学中采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如何更好地开展学生合作学习呢?

一、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起关键作用。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开发者,在课堂上只有教师的认识提高、理念到位,才能更好地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才能合理地创设情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合作的意义所在。在学生合作学习中还要注意合理地引导学生,如学生一时半会没有完成,或设计方法不佳,就要根据当时情况适当地给学生以提示。如:教学《光的直线传播》一课时,学生要利用器材(大可乐瓶、清水、面粉、牛奶粉、激光器等)探究出光是否沿直线传播,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不能很快的找到方法,就可适时举有阳光的天气打扫教室有灰尘产生时,我们可以看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学生受此启发就能很快找到解决方法。

合作学习是有着明确目标和分工的学习活动。但在合作学习实践中,教师有时注重自己的课时任务的完成,而较少关心或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具体目标的实施,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则更少过问,或纯粹就是为了形式上分小组合作学习。于是,学生就忙的瞎忙(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闲的很闲(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闹的很闹(与其闲着倒不如乘机取乐)。

在学生完成合作学习后,要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交流合作学习的收获,要求每个小组的发言者必须对所有成员的观点整合、优化。教师再从学生的发言中再进一步的整合、优化。如:《汽化和液化》一节中学习蒸发时,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找到加快(减慢)蒸发的方法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它们概括成个三个方面,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教师要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足够器材,学生才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不同认识,通过比较最终形成正确的观点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会形成不同的的学习活动: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的学习过程,有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学习过程,有学会赞赏别人的过程。在相互比较、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心理学认知理论还表明:新学习的知识与已有相关知识的可分辩度,两者之间的分辨度越高,越有助于迁移。

如:在研究电磁铁的极性和磁性的强弱时,给不同的组提供线圈的绕向不一,匝数不一的器材,在小组汇报时结论就有所不同,通过对比分析,就能形成一致的观点。

三、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学生合理分组搭配及合适的期望值

在进行合作式学习中,不能让学生自由组合,而应按学生成绩好、中、差比例分配、平衡。否则会形成两极分化严重,影响整体成绩。在合作学习中我们以“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作为合作学习最终目标和尺度,这有助于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平等竞争,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最终使每一位学生的成绩都能获得认可(或奖励)从而使学习积极性越来越浓厚,这样可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农村初中最佳组合4人为最佳的合作学习小组。

四、合作学习是生生间的合作交流,同时也是师生间的合作交流,是认识共同提高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指出:师生之间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与学形成一种“共振”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内学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加强了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时,又使得师生之间加强了思想交流,这种交流又作用于全班同学,使得思想交流面扩大,引起“共鸣”。这对师生是一个共同的提高。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一节中有一题是:总结一下,使用刻度尺时容易出现哪些错误?哪些做法会引起较大的误差?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答案是很有限的(包括老师也可能是),但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答案至少有8个方面引起错误的出现,同时教师也提高了认识。

小组合作式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学会”,更主要的是使他们能“会学”,而且不断的发展他们“乐学”、“好学”,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提高物理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