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超声在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探讨超声在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李月郭道宁王焱

(绵阳市中心医院超声科四川绵阳621099)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高频探头对100例患者的160个肿大淋巴结进行超声检查,并记录肿大淋巴结的形态特征﹑血流分布情况﹑纵横比(L/S)及在颈部各区的分布情况。结果:病理证实160个肿大淋巴结肿中,良性淋巴结92个,其中反应性增生54个,淋巴结核38个,恶性淋巴结68个,其中恶性淋巴瘤23个,转移性淋巴结45个。不同病理类型的淋巴结在其形态特征、内部回声、血流情况等方面各有其特征,淋巴结的纵横比(L/S)比值、在各区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尚无一项特定指标能够提示淋巴结的良恶性,利用超声探查根据淋巴结形态学特征﹑血流分布情况﹑纵横比及在颈部各区的分布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在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超声;颈部;淋巴结;肿大

【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083-02

颈部淋巴结肿大在临床中非常多见,目前可用的检查方式虽多,但因淋巴结较小,CT及MRI难以观察其内部细节,故判断其良恶性不占优势,超声具有经济、简便、无创等优点,随着彩色多普勒的发展及高频超声的问世,超声在颈部淋巴结肿大方面能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诊断信息,在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影像学诊断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1]。本文通过对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进行颈部淋巴结手术切除或活检,且具有完整的超声检查结果100例患者,160个肿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来自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00例,160个肿大淋巴结,均进行颈部淋巴结手术切除或活检,且具有完整的超声检查结果,其中男63例,女47例,年龄8~85岁,平均(46.7±21.4)岁。采用高频线阵探头,扫查患者颌下、颏下、耳后、锁骨上窝及颈部大血管旁淋巴结,检测淋巴结的最大径定义为纵径(L),与此平面垂直的最大测径,定义为横径(s),计算其纵横比(L/S)。主要观察淋巴结的形态特征、内部回声﹑淋巴门结构﹑有无液化、淋巴结的血流特征、纵横比(L/S)及好发区域。

2.结果

100例患者160个肿大淋巴结中,良性淋巴结92个,其中反应性增生淋巴结54个,淋巴结核38个;恶性淋巴结68个,其中恶性淋巴瘤23个,转移性淋巴结45个。

2.1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

仔细观察颈部肿大淋巴结其形态、皮髓质、有无液化、淋巴门及血流模式,总结见表1。

2.2将颈部肿大淋巴结分为良、恶性两组,其纵横比(L/S)及好发区域见表2。恶性组淋巴结多分布在Ⅲ﹑Ⅳ﹑Ⅵ区,良性组淋巴结多分布在Ⅰ、Ⅱ、Ⅲ区。

3.讨论

颈部肿大淋巴结为许多疾病的诊断线索,因此区别其良恶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大大提高了颈部肿大淋巴结的检出率及检查质量,通过超声检查,我们能够发现肿大淋巴结的位置、大小、内部回声,血流情况,通过分析比较来判断其良恶性,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术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性意义。

正常淋巴结表面有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数条输入淋巴管穿越被膜,与被膜下淋巴窦相通连,淋巴结的一侧凹陷,为门部,有血管和输出淋巴管,淋巴结实质分为被膜下方的皮质及近中心的髓质[2],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淋巴门居中,血流信号增多,走形规则,而结核性淋巴结常伴有发热、盗汗、乏力等症状,常伴发肺结核,结核性淋巴结淋巴门可偏离中心,多呈串珠状分布,较大时可液化、钙化,部分可相互融合,淋巴结核有多种血流状态,但乏血流状态在结核性淋巴结中较常见[3]。恶性淋巴结病变中最为常见的是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结,恶性淋巴结内部回声常多样化,其中皮质区回声极低、质均匀,形态趋近于椭圆形或圆形,血流自淋巴结门进入向四周呈“爪样”放射至皮质边缘,是淋巴瘤所特有的表现。皮质不均匀增厚,皮、髓质分界不清,出现微钙化,血流丰富、紊乱、走形扭曲可作为转移癌的主要特征[4]。颈部淋巴结按部位可分为Ⅰ区:颌下及颏下淋巴结;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组;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组;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组;Ⅴ区:枕后三角区淋巴结;Ⅵ区:颈前区。由表中可以看出,良恶性淋巴结在颈部各区的分布也具有规律性,良性组分布以Ⅰ、Ⅱ﹑Ⅲ区为主,恶性组分布以Ⅲ﹑Ⅳ﹑Ⅵ区为主。淋巴结L/S比值(L/S>2多为良性,L/S<2多为恶性),是区分良性和恶性淋巴结的重要标志,为大多数学者所公认[5]。L/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各文献报道差异很大,但是同超声其他指标相结合是一个很好的良恶性判断指标。本组所收集的资料中,最小恶性淋巴结为5.3mm×3.2mm,最大良性淋巴结为46.6mm×15.4mm,且92个良性淋巴结中,L/S>2占95%,68个恶性淋巴结肿,L/S<2占91.2%,可以看出,淋巴结长短径大小不能作为鉴别良恶性的诊断标准。

高频超声检查颈部淋巴结操作简便,无创,已成为临床首选检查方法。但是在病变早期,由于声像图差异不明显,要明确诊断还需进一步做穿刺活检。

【参考文献】

[1]EisenbergR.Whycan’twefindanewtreatmentforSLE[J].Autoim-mun,2009,32(3-4):223-230.

[2]刘开美.SLE活动性与补体及自身抗体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4,(4);494-495.

[3]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363-369.

[4]唐敏,曹礼庭.颈部恶性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J].川北医学院报,2009,24(1):73-77.

[5]燕山.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6(3):23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