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浅谈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

王璐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省合肥市230061)

摘要:随着教育系统的正向发展和扩招,艺术类专业学生在高等学校中的比例也在逐年递增。由于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针对艺术类专业的教学管理也必须有自己的模式。

关键词: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

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艺术类大学生在高等院校的数量在逐年递增。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艺术类学生多是具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有着普通学生的共性,更有着自己独有的特性。通过对艺术类学生的分析,探求他们的特征和需求,再制定符合他们特性的教学管理办法和制度,这样对他们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艺术类大学生特点分析

目前,艺术类学生作为高等学校中的重要一部分,分析他们的特点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艺术类学生具有新时代学生的用于创新的特点,也具有自身的特性。

1.1、注重自我,集体主义观念薄弱

每个艺术类学生都是专业集体中的一份子,而集体主义精神则是团队成长的基本概念。现代的艺术类学生,从专业领域中拔尖成长,通常都有极强的自我特点,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但缺乏足够的集体意识,行为中往往表现出极强的散漫特点。尤其突出表现在人事关系中,艺术类学生普通存在的现象和态度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通常在与同学之间的中表现出极差的合作观念。概述主要特点可以是:缺乏大局意识,缺乏集体热情,对缺乏足够的责任感,等等。

1.2、思维敏捷,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艺术类大学生通常思想敏捷,思路跳跃,这也是他们富有创造性特点的重要部分。同时,他们的思维中伴随着情感化、个性化、自由化的浪漫色彩。当问题发生,他们容易忽略现实因素,从主观判断入手,极易出现盲目冲动行事的行为。艺术类学生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情趣,对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充满憧憬和希望。由于东西方不同领域的艺术文化的影响,再加上现在的环境特点的限制,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存在理想与信念的淡薄。他们思想敏捷,但缺乏深度;热爱专业,但很少关心时事;重视技能训练,且热衷于“自我表现”,从而导致其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容易走向歧途。

1.3、专业丰富,文化知识能力薄弱

受高考政策的影响,大多数专业类高考对文化课的分数要求较低,从而出现很多学生是高中时转学艺术类。另外,大部分的艺术类学生都是从小就开始学习艺术,他们的精力也都集中在艺术学习上,而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因此,现在的大多艺术类学生文化知识能力薄弱。高等学校的学习中,对于专业课,他们往往积极主动,态度端正。而在一些文化课的课堂上,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很多干脆就逃课。这些特点也造成了艺术类学生在各种综合考试中处于弱势。

二、艺术类专业教育管理分析

近年,随着艺术类专业的扩招,结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分析,进行专业的管理制度,对艺术类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是做好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对艺术类学生的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管理老师,更是对管理队伍的素质加强。从辅导员系统,强化辅导员的中坚力量,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调整工作计划和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有针对性得进行工作,提升管理效率。从班主任系统,班主任是艺术类学生管理队伍的主要力量,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质量。改进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增强对学生的亲和力。注重发挥班主任“教书育人”的作用。同时,要充分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把管理工作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对艺术类学生的管理,更是要将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提到重要地位。在学生干部队伍中吸收专业能力强、思想政治觉悟高的学生,充分调动他们日常管理工作的积极性。通常这类学生在学生团体里具有很强的管理权威性和号召力,是管理队伍的重要力量。

2.2、严格思想教育

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管理,既要从制度上严格管理,又要有思想教育加以辅助支撑。管理,必须以严格为基础。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各种政策和管理办理,严厉惩处一切不合规定的行为。严抓严管,充分发挥制度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规范和制约作用。要严格按照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起到统一思想,规范行为的作用。另外,要把积极的思想教育融入到管理工作中,发挥其在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和独立的人格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

2.3、加强文化氛围建设

学生的主要环境是校园,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对于教育的作用通常具有正比例关系。浓郁艺术氛围的校园环境对学习气氛的营造具有重要的教化和感染作用。因此,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改善校园氛围正向发展,让学生在良好的校风和浓厚的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促使艺术类学生保持积极的进取精神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此外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利用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和高校学生社区组织、社团组织,开展多姿多采的文体活动和有特色、有影响的学术活动,活跃校园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用艺术的形式宣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健康成长。

2.4、加强学生心理辅导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现代的大学生普遍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社会问题,也因此造成他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艺术类大学生由于专业领域的局限性,面临的竞争环境更为激烈残酷。也因此,他们的反应更为强烈,行为更为偏激,更容易产生严重的思想偏差。当挫折出现,愿望落空,他们更易产生悲观、焦虑等消极情绪,甚至出现扭矩变态的思想。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从心理学来讲,一定程度上是他们对压力无法排除的的一种发泄。针对这样的现象,高等学校管理中要更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学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建立健全学生咨询体系。让教育管理更人性化。

2.5、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良好的文化素质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重要基础。对于现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它体现一个人的文化涵养,也是一个人行为做事的基本原则。良好的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积累的文化底蕴。艺术类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这也是导致其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高等学校管理中,更是应该根据这一特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三、结束语:

随着艺术类学生的数量越来越高,管理工作越来越艰难,高等学校更是要针对他们的特点有针对性得进行管理,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上进行重点工作,将“教书”和“育人”工作有效结合,培养新社会的全方面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博.浅谈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8(4):47-49

作者简介:王璐(1985.10-),女,安徽省明光市人,硕士研究生,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讲师,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