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语言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激励性语言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杜海英

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杜海英

摘要:本文针对初级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探讨激励性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包括运用方式及其作用和效果。认为恰当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增强自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激励性语言;对外汉语教学;教学效果

激励性语言指那些可以给人信心、鼓励,让人变得积极、向上的语言,既包括口头话语,也包括书面语言和身势语言。在教学领域中,恰当地使用激励性语言,针对学生的某项进步及时予以表扬,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学习动力,发掘其学习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同样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

一、初级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对外汉语属于第二语言习得,与学生的母语之间存在诸多差异,而不同母语背景的来华留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明显,诸如性格、学能、学习动机等等,很多学生还存在文化差异的问题。尤其在初级教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语法项目较多,语音习得、汉字书写等方面存在很多难点,而学生大多刚刚来到中国,其中一部分还处于文化震荡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退缩心理,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很需要掌控学生情绪状况,在心理层面予以有效激励,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二、激励性语言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1.激励性口头语言的运用

初级对外汉语教学对象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文化心理差异显著。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由于地缘关系,留学生大部分来自韩国和俄罗斯。俄罗斯学生比较外向,回答问题比较踊跃,有时甚至还没想好就举手,站起来后,却又忘了说什么。弄得老师哭笑不得,只好让他坐下再思考一下。韩国学生比较内敛,书写能力很强,但不爱说话,怕说错被人笑话。即使会,也不爱举手,除非老师点到名字不得不说。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课前就要进行铺垫,鼓励他们多说,不要怕说错,说错是正常的,不错是不正常的,如果都对都不错,那就不需要来中国学习了。教学进程中,也应该针对学生表现作出适当回应,比如带领学生造句子时,如果学生回答对了,老师可以马上说:“太好了”、“你是怎么想到的呢?老师都没想到。”“你今天的表现比昨天好,老师喜欢你今天的样子。”这类语言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这样一来,韩国学生不再胆怯,学习的兴趣也上来了,有了自信,也就能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课堂气氛想不活跃都难。有时,学生也会说错,但老师不能否定了事,尤其是对自尊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再想想,启发他往正确的答案上说,然后再告诉他为什么前面说的不可以。或者告诉他怎样说更好,有时也可以告诉他们这不是他一个人犯的错误,是留学生普遍会犯的错。这样学生就得到了心里安慰,不至于产生灰心、厌学等负面情绪。相反,激起了同学们的竞争心态,大家都争着说,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效果自然好了。

2.激励性书面语言的运用

激励性书面语言指的是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和作文时书写的激励性语句。学生的作业如果全对,老师可以在后面画上一个笑脸或一个竖起的大拇指。这种作用在听写生词中体现得更为明显。笔者在教学中,每次听写生词,会给全对的学生画一个笑脸,学生每集满10个笑脸,就可以得到一份奖品。学生原本最讨厌听写生词,后来却变成了学生最喜欢听写,甚至有时老师为赶进度想取消听写,学生们都不乐意。作文中的评语和好句子下面的波浪线,也都属于激励性书面语言。老师告诉学生波浪线越多说明文章写得越好,作文中波浪线多的学生就会特别开心,尤其是老师讲评作文时被读了文章的学生,写作文的热情会异常高涨。等着盼着老师讲作文,好写下一篇作文。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的作文越写越长,波浪线越来越多,写作文的水平也越来越高,甚至超越了这个阶段留学生应有的写作水平。

3.激励性身体语言的运用

人类的语言是丰富的,除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以外,还有身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身体距离等。激励性身体语言可以贯穿初级汉语教学的始终。语法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对初级阶段的留学生而言更是如此。由于班级里的学生程度不一,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经常是有的同学还没想好,而有的同学已说出了答案。这样一来,会影响其他学生思考,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在讲完语法后,会设计一些语境,让学生试着完成句子,并告诉会了的同学先不要急于说出答案,可有些俄罗斯学生和乌克兰学生忍不住还是要说,老师只好让他们无声地告诉老师,如果答案正确,老师使用激励性身体语言点点头,或比一个OK的手势,或竖一个大拇指,表示他对了,很棒的意思。这既鼓励了答对的同学,使其产生了自豪感,同时又激发了其他同学的表现欲,同学们都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教学效果也自然随之越来越好。

三.激励性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做过实验,让20个中学生在面前的不认识的人中选择喜欢的人,这20个学生几乎都选了刚刚夸过自己的人。这个实验表明大部分人都喜欢夸奖自己、欣赏自己的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学识渊博、课讲得好、风度翩翩、温柔美丽、热心善良等等,而激励性语言也是其中重要一项,经常使用激励性语言的老师,很容易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就是由喜欢老师开始的。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进而喜欢这个老师讲的课,当然这门课也就学得好,反之亦然。初级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十几岁到二十岁的年龄段,心理成熟度尚不稳定,并且由于初到国外,尤其需要获得老师的认可。而教师通过激励性语言传递出来的称赞和欣赏,很容易拉近师生距离,获得学生的信赖和喜欢,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从事少儿教育工作的专家常说,“好孩子都是被夸出来的”,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经常被夸奖的学生成绩都会越来越好,越来越有自信,这种现象在初级阶段非常突出。而经常被批评、被指责的学生往往会失去信心,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这里的这个“夸”不是盲目的“夸”,而是看到学生的每一点儿进步后,恰当使用激励性语言去鼓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认可、被重视的,进而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更加倍地努力学习,变成更好的自己。

3.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对外汉语教学需要学生多说多练,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完成学习。在课堂上,老师经常使用激励性语言,会使那些学习兴趣浓厚、充满自信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他们不会因为害怕答错而不敢举手,也不会因为答错而感到不好意思,因为有老师激励性语言的鼓励,学生们只想努力变成更好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实现学生主体性目标,实现人性化教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汉语的热度在世界范围内有增无减,来华留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在初级阶段,由于语言文化差异和学习者自身性格的原因,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汉语有着畏难情绪,影响学习效果。我们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认为恰当运用激励性语言,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