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肺心病夜间死亡的观察及护理要点

/ 1

对肺心病夜间死亡的观察及护理要点

张秀丽宋景玲

张秀丽宋景玲(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15002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2-0194-01

肺心病病人常常夜间病情变化快,可在睡眠中急性发作,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伴室性心律失常而死亡。进几年,在临床护理中,我们观察到肺心病夜间死亡率较其它疾病高,并进行分析,总结出护理要点,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死亡114例,均为2003年以来住院的肺心病。其中男性48例,女性66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27岁。并取同期死亡的脑血管病114例作对照。男性60例,女性54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22岁。

观察结果表明,对照组死亡发生在昼夜时间无明显差异,0—3AM死亡9例。1AM仅2例,而肺心病组死于夜间例数明显增多,昼夜间有明显差异(P<0.05),0—3AM死亡19例,1AM死亡9例。年龄与性别对夜间死亡发生率影响不大。

讨论

据报道,慢性肺心病特别是有Ⅱ型呼吸衰竭者其夜间死亡发生率明显升高,Ⅰ型呼吸衰竭则没有这样的特点。根据夜间特定的环境和肺心病病人的生理、病理变化特点应重点加强夜间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一夜间监护项目:

1生命体症包括脉搏、呼吸、血压、心律(率)和意识状态。据观察夜间1AM病人的死亡率最高,这一事实证明病人是在睡眠中死亡的。正常人睡眠时可有轻度的肺泡通气不足和二氧化碳储留。这对一些严重的呼吸衰竭病人更危险。护士对此类病人应15—30分钟巡视一次病房,主要观察呼吸的频率,脉率,有无心率失常。心率加速及嗜睡等症。

2控制性氧疗有的患者提出氧分压维持在8pka以上,夜间死亡未见增多,低氧及二氧化碳储留可致心律失常。夜间病人处于休息,睡眠状态吸氧,鼻导管易脱落、堵塞而影响氧气吸入,应经常检查有无脱落堵塞现象,保证控制性氧流正常进行。

3保持气道通畅因夜间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咳嗽、咳痰反射减弱致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排除,使气道阻力增加,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个别病人甚至引起窒息而突然死亡,分泌物多者注意定时协助病人叩背排痰,无力咳痰者可将痰液吸出。

4慎用镇静、止痛药物应用安眠、镇静、止痛药物可促使肺换气不足及二氧化碳储留,所以,肺心病患者尤其是有碳酸血症时应避免应用上述药物。

二心理护理

肺心病病人由于病程长,反复住院,久病缠身逐年加重,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是:悲观、恐惧、忧虑、自卑、挑剔等。而每个病人由于性格、职业、家庭环境、工作性质、文化素质不同,各自的心理反应又各异,据观察,病人普遍存在厌烦恐惧夜间,据交谈他们觉得夜间漫长,睡眠不佳,个症状较日间加重,这种恐惧心理所造成的心里痛苦难以用药物来控制。夜班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热情对待病人,有时间要坐下来倾听病人诉说,分担忧虑,增加其亲切感,观察心理变化,给与正确引导,解除思想上的顾虑和身体上的痛苦,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三终末护理

终末护理对于即将逝世的病人来说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将病人的死亡看做是医术的失败,更不是医疗工作的告终。让病人在临终前感到死亡是可以接受的,因为病人的生命可以在肉体和精神痛苦减少到最小的情况下,宁静、庄严地消逝。可根据病人及其家属的意愿,采取一些减轻痛苦的措施。首先制定护理计划包括病情、病人及其家属状况,病情治疗方案,病人的护理要求,护理目标和程序以及治疗、护理的次数,以便遵照执行,并随时根据病情进行适当调查,对病危者除进一步观察病情克服心理危机外,做好一切抢救工作,尤其在夜间人员少的情况下为病人提供方便,如允许家属随时探望,陪伴过夜,共同进餐等。病痛的控制,据报告有60—90%的晚期病人有各种各样的疼痛,尤其在夜间由于安静,周围干扰少这种疼痛显得更突出,实际这种病痛不仅是生理上而且也包括心理上、社会上的以及精神上的,可遵医嘱用一些镇痛药减轻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