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水能资源开发政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水能资源开发政策研究

胡娟

胡娟

诸暨祥生祥祺置业有限公司浙江省诸暨市311800

摘要:生态文明是社会整体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此,我国水利部积极迎合该先进思想与指导方针,进一步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构想与思路。所谓水生态文明,就是人类遵循人水和谐的理念,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内容与核心部分,其目的在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同时保障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生态文明;水能资源;开发

1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中国已经成为石油、矿石等能源和矿产资源最大的进口国之一,生态环境与能源安全等问题面临较大的压力。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是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新目标,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正是有益于实现这一目标与任务的生态工程。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是人类改变、利用自然的重要活动,是人水和谐的重要纽带,涉及到资源环境、平衡发展、农民增收等诸多方面。水能载入了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其绿色能源地位成为共识。科学合理地规划与开发水能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1.1水能是我国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根据水力资源最新普查结果,全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89亿kW,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4.02亿kW。已开发的水电占了全国电力工业1/4的比重。水能资源具有宝贵的资源开发价值,如果不开发,资源价值就白白地流失了。李白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识之士曾言:“一江春水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水电是天赐的优质清洁可再生能源,其运行成本低,对社会发展所做贡献大,因此,世界各国大多是率先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到一定程度后,才转向其他发电能源。但我国目前水能资源开发率仅25%,远远低于世界水平,发达国家平均开发率在60%以上,美国、日本、法国、挪威等国则都在80%以上,我们也落后于印度、巴西、越南等发展中国家。

1.2农村水电为解决广大农村用电问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类进入现代文明时代,全球尚有20多亿人生活在没有电的世界里;新中国成立50多年了,在我国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还存在一定的无电村、无电人口,不少的人还生活在黑灯瞎火中。全国拥有3000多万kW的农村水电为广大农村提供电力,对于改善农村能源供应,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改善教育卫生条件及减少贫困发挥了重要作用。

1.3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水电占了我国已开发可再生能源的99%。开发水电不仅可以替代、节约矿石能源,尤其开发水电对减轻煤炭、石油大量消耗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压力贡献巨大。火力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硫,使酸雨频繁发生,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严重。如按简单替代,全国农村水电每年可减少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150亿元。我国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围绕这一目标,水电将充当主力军的作用。

1.4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

近十几年来,开发利用水能资源的同时,同步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七五”以来国家批准实施了四批农村水电电气化县,2003年启动了全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郴州是国际小水电基地,该市在农村水电建设中,坚持“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促工、以工还林”的指导思想,以星罗棋布的水电站水库积蓄水源,改善局部气候,促进水土保持,实施山、水、田、林、路、电综合治理。通过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及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建设,减少了自然林砍伐,控制水土流失,遏制了环境的恶化,充分体现了农村水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1.5水电不仅自身是绿色能源,它还是有效利用其它绿色能源的前提

水电开、停机方便,在有水、火电供电的电网中,历来由水电承担调峰任务。因此,有专家专题从电网调峰蓄能的角度论证,电网如果没有足够的调峰蓄能能力,则并入电网中由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就会被大量废弃,严重制约绿色能源的发展。

1.6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往往与防洪减灾和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相联系

治理江河洪水泛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水电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建造大坝水库,用水库的调节库容实现流域水量的时段调节,重新分配天然来水,蓄丰补枯,对提高下游防御对象的防洪标准,同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下游断流,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了流域综合效益的提高。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大力加强水电建设,对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止生态破坏,努力实现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并不是发展的负担,而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我们光荣而艰巨的重要使命,我们应借此平台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水能资源开发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1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可调节筑坝式水电站具有发电、防洪、供水、灌溉、通航、渔业养殖、旅游等综合功能。通过水库的调节,可削减洪峰流量,加大枯水期的水量,从而有利于下游防洪、抗旱;库水和发电后下泄水流可保障城市供水和农田灌溉。

2.2对水生态的影响

水库削减洪峰,使径流更趋于均匀。水库蓄水,引起水库周边地下水水位升高,可能导致土地盐碱化;水温发生变化,可能对下游农作物产生冷侵害,使鱼类产卵期延迟。水库会造成库区泥沙淤积、坝下游河床冲刷、河势及流态的调整。水库可能形成水体富营养化。水文过程、水质、河势的改变导致水环境的改变,从而影响鱼类等水生物的生长及多样性,形成新的生态平衡。

2.3对陆生生态的影响

水库建设会淹没陆地、林地、耕地、森林,不仅改变原有的土地利用格局和面积,也会对陆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外,水库拦蓄径流、泥沙、营养盐类,又会造成这些物质的入海通量减少,会影响河口的成陆作用,甚至造成海浪侵蚀陆地,会影响河口的盐度和营养物质浓度,这些因素也会使生物栖息地特征发生改变,影响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2.4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如无防治措施,水电工程在施工期及以后都有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施工期间,大量人员、机械进入工地,工程的建设及施工临时占地会形成大量工程开挖裸露面,严重破坏这一地区的植被环境,弃土、弃渣如不处理好也会引起水土流失,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山体滑坡和塌方。

2.5对移民安置的影响

水库淹没了土地和民居,使得移民问题成为水能资源开发对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移民搬迁安置不仅会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包括社会稳定、移民的生产和生活等,也会对地区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包括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生态平衡的影响等。

2.6其他影响

水力发电取代化石燃料发电,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小水电代燃料保护了当地森林植被和人群健康,水库水体和形成的人工湿地,可改善小气候等。

3政策建议

由于水能资源开发的成本相对较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水能资源开发潜在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在目前的体制下仍缺乏强有力的法规和政策保障,发展的瓶颈和障碍依然存在。

3.1走出对水能资源的认识和定位误区

长期存在的一个价值观问题就是对水能资源不能正确认识、定位和实施管理。一方面资源环境压力明显,一方面又因体制的原因不能客观、正确地对待和利用有限的水能资源。水能资源与土地、矿产等资源一样都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稀缺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是全民的资源性资产。全民资源长期由少数人或部分人群无偿占有和收益,势必造成资源分配不公和社会分配不公,同时也带来跑马圈河、抢占资源等问题。另外,水能开发与煤炭等化石能源发电相比,具有无温室气体排放、无污染、可再生等优点,它不消耗、不污染水资源,不排放有害气体和固体废物,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应全面纳入循环经济的范畴。

3.2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

前几年各地拉闸限电严重,记忆犹新。开发水能资源是能源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工业化、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水电不能有序开发,能源就会出现断层,工业化就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就会落空。前段时期,对水电与环保的矛盾问题,如怒江水能开发引发激烈争论,我们认为在水电发展的“十字路口”不能观望,因为处在我国西部的怒江流域还有20万人吃不饱饭,发展是硬道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正确对待和处理水能资源开发与环保关系问题的关键。发展的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应当抓住机遇,按照中央的方针在环保的前提下实现有序开发。

3.3强化河流规划和水电建设监管

水能开发要遵循水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河流水能开发规划是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能资源的基本依据,应作为项目核准前必须满足的前置条件。规划要以流域综合规划为指导,科学分析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统筹考虑河流水能资源开发与防洪、供水、灌溉、航运、生态和环境保护等的关系,根据河流河段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和民俗要求,以及移民安置的难易程度等,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合理安排流域水电工程布局和发展重点,确保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监管是解决水电工程危及生态安全最直接有效的措施,监管要理顺体制,明确职责,加强检查,要根据投资主体多元化形势,统一技术标准,加强技术把关,严格工程验收。

3.4打造节水型城市

要想打造节水型城市,首先需要强化计划用水管理,构建市区(县)分级管理模式,实现计划用水覆盖。对于超计划用水的企业,需要要求其整改,使其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节约用水,同时需要加价征收水资源费,利用经济杠杆促进企业节水工作。其次需要对水平衡测试工作进行规范,要求水资源管理人员亲自到现场进行监督,借助水平衡测试工作,协助企业找到用水浪费的原因所在,从而帮助企业提高水的应用效率,达到节约成本,节约水资源的目的。与此同时,水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在全是进行节水技术与节水设备的推广。在农业用水方面需要推广高效的灌溉技术,并将其规模化、普及化,并对耗水量高的行业进行节约改造,将工业用水的效率进行提升。同时需要对城镇的用水管道进行检查,对漏水、浪费水的部位进行修补与改造。

4结语

生态文明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2020年中国小康社会美好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环保意识,正确处理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大关系,把水电能源开发真正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从整体上推进水电能源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的矛盾与关系是完全可以得到统筹兼顾的。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不断加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统一监管,提高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促进人水和谐,在倡导绿色GDP、绿色生活方式、绿色消费的同时,强调绿色清洁能源的增长,为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我国水能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及其政策法律破解[J].王江.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

[2]新时期水利工程设计中生态景观及文化元素的融入[J].王绪刚.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03)

[3]对水利工程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J].杨超群.江西建材.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