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管理中综合管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药房管理中综合管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狄晓燕

(陕西省镇安县医院药剂科陕西商洛711500)

【摘要】目的:探讨药房管理中综合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开始应用综合管理模式管理药房,对比其与以前常规管理模式的效果差异。结果:实施后药房患者等药时间(13.22±3.21min)、退药率(7.00%)、处方调配差错率(1.20%)、药品积压量(131盒)、药品报废额(1314元),明显低于实施前,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后的药品账目相符率(94.75%),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药房管理中引入综合管理模式,可提升患者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

【关键词】三级预防管理;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0-0371-01

随着医疗体制的深入改革,医院药房工作,也面临着供应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的挑战,给以往药房管理人员提出了更多要求,增加了药房管理工作的难度。对此综合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在硬件设备、软件管理方面全面加强,有效降低了上述事件的发生率,为药房规范、管理与决策,提供了价值依据,对此展开深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药房管理中引入综合管理模式的工作记录,对等药时间、退药率、处方调配差错率等资料展开分析。

1.2管理方法

药房综合管理模式如下:

1.2.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①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选拔药房工作人员。落实个人工作业务与职责,增加职工学习机会,采用定期考核形式,提升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并积极鼓励职工参加交流、进修活动,使其得以更新工作知识与技能。②提高其服务意识,为保证患者合理用药,在医院内,可成立专门用药指导服务窗口。③提高其业务素质,定期展开业务知识培训与考核,将考核成绩,与个人奖惩联合。④提高其责任意识,作为药房工作人员,需严格按照药物各项规定规范工作,尤其是在药物配伍方面,对容易出差错环节加强堤防,尽量降低处方调配差错率[1]。

1.2.2加强药品管理①保证药房清洁的同时,对药品的采购、分类等过程,严格质量监控,并做好工作记录,药品保质期管理尤为重要,需工作人员围绕有效期登记制度,定期检查药物日期。②对药品的存储,按照先进先出原则,提升药物应用安全程度。特殊药品的管理,做到定期清点,并落实专人负责、保管、登记等机制。③药物临床应用,需做好信息沟通机制,推行电子处方,药品的科研成果,以及应用注意事项全部构建电子档案,并将临床反馈的不良反应等信息反馈,记录在电子档案中。

1.2.3提升药学服务水平①落实药物咨询服务,作为药房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临床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服务意识,对病人展开针对性的药学服务,为患者讲述药物合理剂量、注意事项、保存方法等用药指导。②落实退药流程管理,退药率与职工服务质量有关,需完善药品退药流程,退药做好记录。针对于管理方面有特殊要求,且无法再次入库的药品,定期监督销毁。③医药护知识结合,作为药房工作人员,可将药学、医学、护理知识有效结合,切实落实患者服务工作。

1.2.4完善药房各项管理制度药房管理制度,是员工行为规范的准则,是奖惩的依据,对此需加强完善。另外落实外围监督机制,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合理落实[2]。

1.3观察指标

对比药房综合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处方调配差错率、患者等药时间、退药率,以及药品积压量、药品报废、药品账目相符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后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患者等药时间、退药率、药品积压量、药品报废金额,明显低于实施前,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后的药品账目相符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药房管理引入综合管理模式,具有方便患者取药、提供工作效率的优势。药品、人员的综合管理,实现了资源优化。岗位职权细化后,药房管理更加规范。药房工作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加强了处方配伍的审核。咨询窗口等设置,可提升药学服务质量,以上改进效果可从本研究成果中验证。药房综合管理模式实施后,处方调配差错率、退药率比实施前,分别减少了3.8%、5.5%;等药时间减少了7.14±3.11min;药品积压量减少124盒;药品报废节省了538元;而药品账目相符率提升了11.87%,实施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幅度较大,不仅节约了医疗资源,提升了药物利用率,同时保证了患者安全用药,可见综合管理模式的可行性与理想性[3]。

综上所述,药房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技术以及服务意识、药房管理不细致、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等弊端,是以往药房管理工作模式的主要问题。引入综合管理模式后,药品安全、药学服务等方面显著提升,但对于中西药处方调剂、药品种类增加等综合管理模式下出现的问题仍不能忽视,需加强调整。

【参考文献】

[1]张慧,张国桃.精细化管理用于医院门诊药房管理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16,40(12):1310-1311.

[2]李亚玲,黄群莲,陈利娟,等.综合药房管理模式现状分析[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6(6):571-573.

[3]王轶,张留弟,陈璐,等.新医改背景下基于VMI模式建立的医院药房管理新模式探讨[J].中国药房,2015(28):3953-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