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在妇产科实习中易出现的问题和实习前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护生在妇产科实习中易出现的问题和实习前教育

陈云梅朱敏

云南省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云南661199

摘要:由于妇产科工作的特殊性,实习生发生不良事件的可能性大,根据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和实习生的特点,对护生在实习前进行医疗护理安全教育,使学生事先在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视,进入医院后接触病人和家属才能应对自如,顺利完成实习,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妇产科;护生;实习;医疗安全;教育

1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分析

1.1护理对象的“特殊性”:护理对象都是女性,而且女性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容易出现害羞、焦虑、紧张、情绪不稳定、忧郁等心理问题;在产科护理中,既要保护孕、产妇健康安全,也要保障胎儿在宫内的正常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健康;还要考虑到对家庭成员提供相应的护理支持。

1.2护理问题的“隐私性”:妇产科工作涉及多方面的隐私问题,如生殖器官的暴露、不孕不育、性传播疾病、未婚先孕、异常婚育史、畸形等【1】。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患者对自己隐私权的意识也逐步提高。在护生学习采集病史时,患者不愿意坦诚相告,甚至根本不配合。病人不接受带教老师为护生示范各种护理操作,不愿意让护生为其进行护理操作,导致护生实践的机会减少。

1.3护理场所的“局限性”:妇检室、待产室、产房、手术室等地方容纳的人数很有限,加之护理部位也很局限,操作者遮挡了一部分,护生不能完整地进行观摩,护生接触病人的机会更是大大减少。

1.4护理工作的“紧急性”:妇产科护理工作还具有专科性强、情况紧急、风险大、责任大,护理技术操作多,器械物品多、工作量大等特点。比如产妇分娩疼痛大声喊叫、胎心音改变、功能失调性子宫大出血等紧急状态下,出现差错的可能性就更多。

2实习护生的特点及医疗安全隐患分析

2.1专业知识不足:大部分护生对内、外科比较重视,妇产科知识相对不足。如肛门检查,不知检查哪些内容;看接生,不了解产程观察的要点等。

2.2学习主动性不够:基础护理怕吃苦,不愿意做基础工作,只求老师带学生,如果带教老师不喊就不能主动学习。

2.3对隐私保护意识不够:如会阴护理、协助哺乳及询问婚育史等方面不注意保护病人隐私,造成病人不信任,甚至对护生不满。

2.4沟通技巧不佳:表现在与病人讲话语气过大、不认真倾听病人,不能礼貌用语,引起病人不信任。

2.5自我防范意识不足:对相关法律、法规不重视,在履行义务的同时未能充分保障患者和自身的权利。或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和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是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工作,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做事不计后果。

3.护生在妇产科实习期间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

3.1护患沟通不良:在紧急情况下,护生紧张忙碌,护患沟通会出现语言简单、生硬,态度冷漠、厌烦,比如孕妇分娩喊叫,护生会害怕、回避产妇和家属,而引起产妇和家属对医务工作者的误会。

3.2业务水平欠缺:比如产妇胎膜破裂后,护生没有及时指导卧床休息,引起脐带脱垂,进一步引起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这样的严重后果,从而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另外,由于新药品种多、更新快,护士对药品的药理作用、用法,注意事项不熟悉,容易出现分发药品错误或对用药指导的错误。

3.3用药护理中的差错:护生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比如不严格按照三查七对给病人用药,以至于把甲床的药用于乙床,虽没造成严重后果,但足以让患者及家属不满。换吊瓶时,把甲床换下的吊瓶遗留在乙床上,从而引起病人怀疑。

3.4不熟悉工作环境:如产房用品、药品和急救设备虽有专人专管,定位放置,但在紧急情况下会让护生帮忙,因护生不熟悉用物的放置,或用完后未及时补充,在下一次抢救时,因抢救用物不全而延误抢救时机造成严重的后果。

3.5弄错新生儿:如在多个产妇同时分娩或给新生儿洗澡时,护生注意力不集中,行为不审慎,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新生儿手带标记出生后未及时绑上或丢失后未及时补上。也有的出产房门时,随意回答家属的提问,将新生儿的性别说错。

3.6新生儿护理中的差错:新生儿保暖用热水袋或暖箱时,未按操作规程执行,水温过高或直接与新生儿皮肤接触;洗澡时,不注意调节水温,水温过高引起新生儿烫伤;或未按新生儿暖箱操作规程调节箱温,病区停电时未及时将新生儿从暖箱取出。

3.7护理记录中的差错:护理记录中不能正确使用医学术语,过多用口头语或主观性描述,护理记录涂改,病情变化未及时书写或与客观事实不符。

4护生进入妇产科实习前的医疗护理安全教育

4.1加强法制观念,提高医疗护理安全意识

增强法律意识是防范医疗护理纠纷的重要保证,要求护生掌握有关法律知识,运用法律维护双方的合法权利。给学生讲解有关医疗护理违法的事例及案件,组织学习、讨论,引以为戒,使每位护生都具有防范意识,妇产科的工作关系的是两条生命。

4.2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护患沟通技巧

病人入院时,要主动热情接待,耐心做好母乳喂养知识和卫生宣教工作,主动巡视,帮助、关心、体贴病人。学会用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病人及家属表现的误会、不配合甚至不礼貌的行为。交给学生语言沟通技巧和方法,对病人使用鼓励性和安慰性语言,能使之产生安全感、信任感,融洽护患之间的关系。

4.3加强护理技术培训,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强化各种医疗护理技能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防范差错事故的前提。我们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训一体化,为学生进入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如:学习孕期保健,随即进入实验室学习强化骨盆测量、四部触诊、孕期宣教等技能。统一制定实训内容,包括操作流程、操作方法、图例,整体安排护理实训;同时建立妇产科护理技能考核评价体系,评分标准中包括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评分细则。实习前进行实践技能强化训练,使其顺利过渡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临床实习。

4.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

组织护生学习医院护理管理制度,严防弄错新生儿,在给新生儿洗澡及注射时,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手带标记丢失的新生儿要及时补上。防止烫伤新生儿,对于入暖箱的新生儿,要严格交接班,定期巡回,防止意外发生。对于孕妇、手术、危重病人、新病人及新生儿严格交接班制度,做好详细护理记录,各项记录要准确,及时,简洁清晰,不可涂改。

护生临床实习是变理论知识为实践技能的必须过程,更是护生确立人生信念、培养职业道德、适应护士职业角色的过程,我们在实习前就加强临床医疗护理安全教育,以期望护生在实习期间及今后的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医疗护理安全的行为规范,安全地为护理对象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蔚卿.蔡群喜.李雪芳.对妇科护理工作中病人隐私保护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6,20(11):2865~2866

[2]阮惠芬,谢文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