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实习生心理焦虑与工作压力现状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3

口腔医学实习生心理焦虑与工作压力现状探究

刘育豪1石冰2龚彩霞2(通讯作者)

刘育豪1石冰2龚彩霞2(通讯作者)

(1四川大学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

(2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性别、科室、实习阶段的口腔医学实习生之间,以及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实习生之间的心理焦虑与工作压力现状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88名医学专业实习生,其中临床医学实习生157名,口腔医学实习生131名。记录其性别、科室与实习阶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与工作压力测验量表评估其心理焦虑及工作压力现状。使用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实习生相比,两量表得分皆无统计学差异(t=0.161,P>0.05;t=0.611,P>0.05)。口腔医学实习生中,不同性别的实习生之间两量表得分皆无统计学差异(t=-0.380,P>0.05;t=-0.150,P>0.05),不同实习阶段的实习生之间两量表得分皆无统计学差异(t=0.729,P>0.05;t=-0.257,P>0.05);而颌面外科组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显著高于非外科组(t=2.018,P<0.05),工作压力测验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t=0.599,P>0.05)。结论:口腔医学实习生的心理焦虑与工作压力现状与临床医学实习生相似。口腔医学实习生中,从事口腔颌面外科的实习生的心理焦虑状态值得关注。

【关键词】口腔医学;实习生;焦虑;压力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303-03

临床实习期是医学生从理论学习过渡到临床实践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医学生心理状况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1,2]。以往的研究将临床实习生的心理状况与低年级在读医学生[3,4]、临床医疗工作者[5]以及全国青年群体[6-8]进行对比,发现临床实习生在焦虑、抑郁、职业倦怠、人际关系、偏执等诸多心理指标上存在突出问题。日本、美国等国家也有研究指出该国医学生在实习期存在抑郁、压力感等心理问题[9-11],可知临床实习期心理问题在国际上已受到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既往的国内外研究多以临床医学专业的实习生为研究对象,而口腔临床医学专业的实习生的心理现状也是亟需探索的课题。口腔医学以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颞下颌关节及唾液腺的疾病防治为主要内容,与其他临床医学方向相比具有特殊性[12]。一方面,口腔科医生诊治的疾病种类相对局限,且大多数诊疗过程在门诊完成,其工作强度与疾病复杂性可能相对较低;另一方面,除对器官功能与形态的恢复外,口腔科患者常对于治疗的美学效果提出较高的要求[13]。本研究以心理焦虑与工作压力作为指标,探究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实习生的心理现状差异,并进一步探究不同性别、科室、实习阶段的口腔医学实习生之间的心理状况差异,以期为掌握口腔医学实习生心理特点及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而打下基础。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于2018年1月—2018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与华西医院随机抽取288名实习生,其中临床医学157名(男65例,女92例),口腔医学131名(男51例,女80例)。每名实习生发放焦虑自评量表与工作压力测验量表,共发放576份问卷,回收率100%。对于口腔医学实习生记录其性别(男/女)、实习阶段(实习初期指实习时间小于一年,实习中后期指实习时间多于一年)与科室(颌面外科/非外科)。

1.2测评工具

1.2.1焦虑自评量表本量表由WilliamW.K.Zung于1971年编制,可评定过去一周内的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SAS含有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每个项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进行1~4级评分,其中15个为正向评分,5个为反向评分。正向评分题依次评为1、2、3、4分,反向评分题则评为4、3、2、1分。20个项目的各项分数相加即得粗分(X),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就得标准分(Y)。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状态,60~69分为中度焦虑状态,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状态。

1.2.2工作压力测验量表本量表可评估过去一月内的工作压力的轻重程度。其共含有17个反应压力状态的题目,每个项目按照症状出现的频度进行0~2级评分,17个项目的各项分数相加即得总分。0~10分为精神压力程度低,11~15分为精神压力程度中等,16分及以上为精神压力程度偏高。

1.3分析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数据对比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2.1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实习生的量表得分比较

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实习生的量表得分比较见表1。可知临床医学与口腔医学实习生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t=0.161,P>0.05),工作压力测验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t=0.611,P>0.05)。

2.2不同性别的口腔医学实习生的量表得分比较

不同性别的口腔医学实习生的量表得分比较见表2。可知男性与女性实习生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t=-0.380,P>0.05),工作压力测验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t=-0.150,P>0.05)。

2.3不同实习阶段的口腔医学实习生的量表得分比较

不同实习阶段的口腔医学实习生的量表得分比较见表3。可知实习初期与实习中后期实习生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t=-0.729,P>0.05),工作压力测验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t=-0.257,P>0.05)。

2.4不同科室的口腔医学实习生的量表得分比较

不同科室的口腔医学实习生的量表得分比较见表4。可知颌面外科与非外科实习生的工作压力测验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t=-0.599,P>0.05),而颌面外科实习生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显著高于非外科实习生(t=2.108,P<0.05)。

3.讨论

临床实习期是医学生由学生向医生过渡的关键阶段,然而期间多种因素的改变易对实习生心理造成影响。首先,经过长期医学理论学习的医学生对于实际临床工作中的医疗环境、医患关系及带教方式较难适应[14],且实习期较快的工作节奏与长时间诊疗易导致睡眠不足与身体疲劳[15]。另一值得注意的因素是,大多数医学生在实习阶段也同期面临着就业或考研相关的个人发展压力[16,17]。此外,不同性别[18]、不同实习阶段[19]、不同科室[20]的临床实习生,可能在心理问题上存在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女性易表现为焦虑与抑郁心理而男性易表现为敌对心理[21]。临床实习生的心理问题在影响因素与表现形式上具有复杂性,因此合理把握实习生的心理特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实习生相比,焦虑自评量表与工作压力测验量表得分皆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往研究指出口腔医学生在实习初期也面临上述的环境适应、就业或考研等问题[22]。除此之外,可能影响口腔实习生心理的一个特殊因素是,虽然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口腔医学院常独立于临床医学院而设立,但口腔医学生在医学理论学习阶段同样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学习为主,且在口腔科实习前先进入临床医学科室进行见习或实习[23,24],这使得口腔医学生在实习期前具备与临床医学生类似的知识储备与实践基础,而对口腔专业的临床现状甚至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在口腔医学实习生中,不同性别及不同实习阶段的实习生之间,焦虑自评量表与工作压力测验量表得分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颌面外科组的工作压力测验量表得分与非外科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显著高于非外科组(P<0.05),表明所在科室的类别对口腔医学实习生心理具有一定的影响。然而,除口腔颌面外科外,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等学科也存在各自的学科特点,各类科室对实习生心理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或者对心理状态的影响侧重点如何,仍需后续研究。

后续研究除采用其他量表从更多角度探究实习生心理状况外,也应探索如何对于实习生心理问题采取改善措施[25,26]。刘天行等[27]分析中国台湾地区医学教育模式,认为其特色的教学门诊(主治医生半天只接诊3位患者,实习医生独立问诊、查体、向主治医生汇报自己的诊治方案,主治医生点评)与浸透式的人文教育对于调适医学生实习期心理并提升其临床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成果先例值得我们借鉴。此外,一个重要的宗旨是应基于影响实习生心理的不同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例如基于提高医患关系认知水平而开展医患沟通讲座或巴林特小组体验,基于调适身心与抵抗应激的松驰治疗训练或减压团体辅导,以及基于考研就业指导的职业规划讲座或模拟就业双选会,以期切实有效地改善实习期心理,促进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过渡。

【参考文献】

[1]杨鹏.临床医学实习生心理浅析及应对方法[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3).

[2]JinWM,JobburnoutandorganizationaljusticeamongmedicalinternsinShanghai,People'sRepublicofChina[J].AdvMedEducPract,2015,6.

[3]郑爱明.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11).

[4]李舒.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初探[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2).

[5]李开龙.医学实习生心理障碍及其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

[6]李越.医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职业倦怠现象及心理状况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2).

[7]王身祥.医学实习生心理特点及个性特征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5):140-142.

[8]沈宁.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14).

[9]HaokaT,Theeffectofstress-relatedfactorsonmentalhealthstatusamongresidentdoctorsinJapan[J].MedEduc,2010,44(8).

[10]MazurkiewiczR,Theprevalenceandcorrelationsofmedicalstudentburnoutinthepre-clinicalyears:Across-sectionalstudy[J].PsycholHealthMed,2012,17(2).

[11]MataDA,PrevalenceofDepressionandDepressiveSymptomsAmongResidentPhysicians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JAmMedAssoc,2015,314(22).

[12]葛少华.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4).

[13]杨佳.口腔实习生进行角色转变时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0).

[14]邹毅.90后-医学实习生的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J].医院管理论坛,2013,30(4).

[15]KalmbachDA,EffectsofSleep,PhysicalActivity,andShiftWorkonDailyMood:aProspectiveMobileMonitoringStudyofMedicalInterns[J].JGenInternMed,2018,(1):1-7.

[16]宋涌.考研对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2):232-235.

[17]刘桂芬.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3(4).

[18]涂星.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9).

[19]洪小飞.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4).

[20]潘雄峰.医学实习生焦虑情绪现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7,28(2).

[21]程鹏.临床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0).

[22]荣浪.90后口腔医学本科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

[23]曹钰.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2014,9:72-74.

[24]吴晓艳.搞好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学的几点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2,25.

[25]陈俊生.增进口腔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J].中国校医,2015,29(5).

[26]洪小飞.心理干预对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实习效果的影响[J].浙江医学教育,2017,16(3).

[27]刘天行.中国台湾地区医学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35(5).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基金编号:2018100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