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设计

王芳

王芳山东沂源一中256100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1)了解词作的背景和内容。(2)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诵读诗词——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总结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反复诵读,逐步体会作者的感情,提高鉴赏诗词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

【教学难点】1.体会词人的感情。2.借景抒情和用典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著名散文家梁衡说“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词人,他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最终却以文为业。他有武略,22岁时就组建了数千人的义军,抗击金人侵略;他有文韬,因为生逢乱世,民族仇、复国志炼其词魄,胡尘飞、金戈鸣壮其词威。文武双全,成就了他在中国古代文人中的独特地位”。他就是不想成为词人的武将辛弃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代表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二、知人论世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

写作背景: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统治者南迁,史称南宋,长江以北由金人占领。该词作于词人淳熙元年(1174)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近十年了,本想借助朝廷之力,一扫北方失地的阴霾,却被投闲置散,做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偶有登临周览之际,想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三、触摸文本,整体感知

1.诵读,感受诗词之美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再读文本,读准节奏,读懂意思。

(3)三读文本,体会感情,感知技巧。

2.感知内容,寻找词眼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经过刚才的诵读,相信大家对诗词的内容上有了整体的把握,你认为本词的“词眼”(全词中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字或句子,是诗词中表达感情最为集中精粹之处)是什么?

明确:是“无人会,登临意”。

四、深入文本,合作探究

1.探究上片

(1)你认为上片中直接写情的是哪一句?这种感情缘何而发?

(2)意象承载着诗人的主观情感,除了“远山”,其他的意象对作者抒发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小组讨论)

(3)作者登临的本意是“想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通过对上片的继续分析,思考:这种悲愤之情有没有得到宣泄和排遣呢?为什么?(从词中找依据作答)

小结上片:上片主要借助意象表达了故国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主要手法是借景抒情。

过渡:除此之外,“登临意”还有没有其他内容呢?来分析下片能不能得到新的信息。

2.探究下片

(1)下片中用到了哪些典故?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⑴①“尽西风,季鹰归未”作者借张翰自比,但是反用其意,表明的是,自己很难忘怀旧事,做到弃官回乡。②“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作者借两位古人,一贬一褒,表明自己的心志:不学求田问舍,一心谋取私利的许氾,表达对刘备式英雄人物的追慕。③“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借桓温北征感叹时光流逝,表达北伐无期,年华空逝的感叹和夙愿难偿的忧惧。⑵作者借用典故表明自己的心志:不做乐于归隐、求田问舍的张翰和许氾;作者追慕刘备的雄才大略,和桓温一样感叹时光飞逝,折射出自己的雄心壮志。

(2)分析“揾英雄泪”中“泪”蕴含的感情?

明确:“揾英雄泪”写出自己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和慰藉,抒发词人无人理解的苦闷之情。并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主要是壮志难酬的悲愤。

小结: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当不被重用时,退而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辛弃疾也是“心有所郁结之人”,在下片中他借古人抒己情,他遍访黄泉碧落也没有遇到作者想追慕的,像刘备一样的英才盖世的人物,所以只能空叹时光飞逝,落泪心伤。

至此,“登临意”的具体感情可以进行一下梳理了(小组讨论)。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借助词中的意象和典故,明确了词人“登临意”的具体感情:有痛,有愁,有悲,有持久的雄心、郁愤,也有如影随形的孤独。

梁衡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羊毫软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铸刻而成的;

梁衡还说,辛弃疾词作的每一个字都是他的一滴血或是一行泪……这一切都缘于辛弃疾身上别样的爱国情:即使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也改变不了他以天下为念的决心!

我想这就是辛弃疾作品能够延续几百年而不衰的缘故吧。

最后让我们怀着一颗敬畏之心,齐背浸透作者心魂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