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兴载体的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兴载体的创新

程峰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省昆明市650304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数据成为国家发展核心竞争力。大数据之“大”不仅仅体现在其信息资源所具备的广度和深度上,更体现在其对信息技术、产业革命等领域产生的深刻影响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数据的应用推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新的载体与渠道。把握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敢于迎接大数据背景下的时代困境,无疑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新的动力。本文就“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兴载体的创新展开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

引言

在大数据背景下,是否能够实现更高效的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看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合理的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度挖掘教育数据价值,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的发展,是大数据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1大数据的内涵

2013年,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思•库克耶二人所著的《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提到:“大数据是一种对互联网中由人们行为所产生的信息数据流进行搜集和系统性分析的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科学地判断出人们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行为倾向和生活习惯等,进而为组织机构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促进其决策的科学性”。大数据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现有资源进行收集、筛选、存储、分析,进而获得新知识、缔造新价值。具有体量大、类别大、处理速度快、数据真实性高的特点,它是互联网发展的一种显著特征,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大数据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它已经从一种技术,变成了一种价值观、方法论和思维方式,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典型特征

(1)在时间、空间范围内,教学呈现全方位、实时性的特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受限于教育空间的固定特征,教学与教室密不可分,教师授课时间和学生接受知识的时间与空间相对固定,教学依据不同环境因素的可调整性能力太差。而以互联网为依托,在大数据时代,网络上充斥着海量的信息资源,教师的授课时间和空间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在线课程进行学习,随时提问并且获得解答。(2)在教学地位上,师生角色逐渐趋于平等。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师始终扮演着“知识权威”的角色,除了自身主动学习以外,学生接收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教师的授课。在大数据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显著拓宽,线上课程的增加使得学生能够同时接收不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观点,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显著增强。(3)在教学理念上,双向互动模式趋于增强。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多呈现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教学模式与理念,对于学生自身是否能真正从教学中获益并不是十分关注,缺乏对学生深度思维和行为习惯的训练与引导,远远偏离了教学理念所要达到的目标与宗旨。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机遇与困境

3.1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

3.1.1大数据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大量有价值的数据

传统的小数据对于描述和把握现实的能力是比较单薄有限的,而大数据一般是源于自然发生、实时记录的数据。基于这一点,大数据能够掌握学生们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数据和信息是多层次和多维度的,能够更好地聚焦学生们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现实态势。在大数据背景下,学生们作为大数据的参与者,是一种无意识的参与,是一种自利行为。学生们每一次上网百度搜索,去阅读和转发各类新闻,或者是网购等,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利益而触发的无意识行为,而在这样条件下形成的数据是带有客观真实性和有效价值性的。

3.1.2大数据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在信息化浪潮中,西方社会思潮不断渗入,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受到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若能对学生既有全面的把握,又有对大学生个性化的教学与管理,并不断完善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然会显著提高。自身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实现全面改革,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过程中,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和教育。

3.1.3大数据的运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量化研究提供了科学性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学科而缺乏自然科学所具有的量化分析的科学性特征。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调研活动中,数据的有限性、外界因素的易变性等往往使调研结果缺乏预期的准确性。大数据的应用拓宽了数据搜集的广度,加深了数据分析的深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量化分析的方式呈现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眼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科学性显著增加。

3.2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面临的困境

3.2.1大数据降低了大学生的隐私安全

近年来信息的窃取手段越来越高科技化,比如,2017年5月12日国内部分高校学生的电脑被病毒攻击,攻击者称需支付最多3个比特币才能解锁,病毒同样在欧美国家肆虐,这场病毒攻击案对个人的隐私是极大的威胁,造成了巨大损失。大数据虽然为思政教育工作者了解大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提供了非常便捷的通道,但也可能涉及学生的隐私,从而带来大数据的伦理困境。目前我国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总体上不力,大学生的年龄、性别、电话、爱好、家庭情况、交往圈子等个人信息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是巨大的隐患,也滋生了各种犯罪。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大数据可能带来的对个人隐私的威胁,在处理信息时要对大学生的信息数据进行必要的保护并合理利用。

3.2.2缺乏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信息的采集与分析滞后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当下各大高校都已经完善了自己的信息化体系,校园一卡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在各大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中占到较大比例。但是深入了解我们便会发现,在各大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中,各部门应用的信息软件系统各自独立、各自为政,内部信息资源无法实现实时共享,信息壁垒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4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创新方法探讨

(1)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创新的目标。大数据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在于明确学生需求,利用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制定科学的教学方针和政策,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始终要贯彻的宗旨,各大高校应该认识到,大数据的运用只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有效手段,学生能否得到良好的发展才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数据运用应考虑的主要问题。(2)建立完善的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增强数据的快速分析能力。如前所述,内部部门独立引起的数据壁垒现象严重是各高校当下依然存在的问题。因此,加快部门间数据信息的流转与共享是当下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结语

大数据的运用有效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但工作载体的创新远非重点,如何将大数据应用中推崇的理念与价值充分融入到当代高校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中,无疑是我们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檀江林,吴玉梅.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03).

[2]梁家峰,亓振华.适应与创新: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