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1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刘玲玲

刘玲玲(万安县罗塘中学江西万安343800)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求知欲望的增强;有助于学生素质及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悬念;兴趣;实验;释疑;师生关系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也提倡乐学原则,主张“寓知于乐,以趣激发。”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1.巧设悬念,诱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讲授《绪言》一节时,学生从化学科学的发展史,21世纪的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关系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真实情感,这时如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学生兴趣就激发起来了。如,向一张干燥的纸喷上一种无色液体,纸上立即会出现一朵红色的花。学生在观察到这现象时,会产生极大的好奇,认为化学就是魔术,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一开始就让学生向往学习化学,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另外,在每堂课的导入时,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一些与化学知识有关,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2.加强实验,增强兴趣

化学实验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发展智力培养科学态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创造条件,把教材中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以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另一方面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在讲碱溶液与指示剂作用时,可以从酸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的复习入手,学生了解了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因素是H+,从而提出质疑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微粒是什么呢?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提出三种猜想:①是H2O?②是Na+?③是OH-?然后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后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得出结论。这个结论是学生通过亲身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在学生的内心有一种极大的满足感,从而增加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很好。

3.研讨释疑,增加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只要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更全面,更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例如:有一次,学生在做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偶尔发现Na2CO3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对于这一现象学生感到困惑,Na2CO3属于盐类,为什么盐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难道是Na+会使酚酞溶液变红?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分别向Na2SO4溶液,NaNO3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结果否定了他的猜想。这时老师进一步提示能否测定溶液的PH找到答案。实验后学生终于明白了原因,原来是碱性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了,从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语言的准确性对学习化学知识是多么的重要。又例如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在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下,学生顺利地完成了整个过程。实验后,有学生提出能否用Na2CO3代替CaCO3?能否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这时,让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答案:不能。然后,诱导学生用吸滤瓶,小试管,浓碳酸钠溶液,浓盐酸等用品设计一实验熄灭蜡烛火焰。由此得出结论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这样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使学生参与整个过程,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加了学习兴趣。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兴趣

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实践表明,学生喜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喜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凡是受到教师的重视、关心和信任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有很大的进步。每年中考前一个月,我都会把一些中等生叫到办公室给予“辅导”,其实我辅导的很少,主要是学生自己看书,练习,有不懂的问题给予解答,结果中考成绩都相当好。这就是因为学生认为自己受到了老师的重视、关心。所以对这门学科有极大的兴趣,增强了信心,从而获得了老师所期望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实验,积极开展化学活动,教师多参与学生的活动,多与学生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只要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