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2

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

张玉菲

张玉菲(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厌学总是和差生联系在一起的,而职业学校往往“收容”的都是人们眼中的差生,所以职业学校相较于普通高中来说,更是厌学表现的集中地,如何使学生克服厌学心理更好地学习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职业学校;中职校学生;教师;厌学心理;影响;对策

厌学心理普遍存在。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学生厌学在现阶段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并不是某个学校或某个班级在的个例。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理当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何况我们生活的时代又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应该说更能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热情。可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对此,人们曾作过一些理论探讨与实际研究。我认为,要想克服厌学情绪,必须对学生厌学做出正确的心理诊断和深入剖析,从而对学生采取正确的对策。就这一情况做以下分析。

1.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

1.1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磕睡,或者做小动作,或者说话,不能进行自我控制,更为严重的是发展到顶撞老师。

1.2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作业拖拉,敷衍了事,发展到不交作业,造成了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上升。考试时也不认真答卷,有的学生想方设法作弊,有的学生干脆不答卷,写上名字了事,造成学习成绩差等后果。

1.3痴迷于网吧或与社会不良人员接触,以至上课迟到成为家常便饭,进而出现旷课、逃课等现象,严重者,甚至跌到少年犯罪的泥坑。

2.学生厌学的成因

2.1学生心理压力太重,造成厌学心理。现代中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太重,无论是望子成龙的家长,还是受片面追求升学率驱使的教师,都对学生的学习抓得特别紧。学生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中接受最多的信息是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在人们经常反复地要求迫使下,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啃书本中度过,如笼中之鸟,很少有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困扰着。特别是家长教子心切,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又毫无心理学知识。所以,总是无休止地埋怨、挑剔,使孩子产生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使家长满意的挫折感。对情绪心理研究表明,长期的消极情绪积累,容易使人产生厌恶反应,压抑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心理产生太大压力,必然造成厌学心理。

2.2社会不良影响造成厌学。当今社会不良网吧已经成为学生的乐园,有些网吧管理不善,里面人员鱼目混珠,开始一些学生只是抱着好玩的心理来到这里,由于学生的心理还远远没有成熟,是非界限不清,加之一些不良网站以及一些不良人员的影响,他们很快便沉迷与暴力游戏、聊天以及色情网站当中不能自拔,他们感到虚幻的空间比学习有更大的吸引力,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驰骋,没有约束、没有压力,此时他们便出现了厌学的心理,久而久之,他们当中便有相当的学生逃学、旷课成为家常便饭,甚至辍学走上犯罪的道路。

2.3学习目的的迷失造成厌学。缺少理想、没有动力,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为什么学习?学习目的是什么?这就是学习的动力问题。但是,有些初中生对学习缺乏认识,不知道学习是为什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迷惘和困惑,看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考上大学的大学生挣钱还不如没读过书的人,因此感觉学习没什么用处,最大理想便是混三年,拿个毕业证。还有的学生本身不愿意上学,是迫于父母的压力和老师的工作,不得已来学校,这种学生来到学校也只是混日子。还有的学生上学只是为了在学校有伴,能满足自己对伙伴友情的需要,同时又可躲避父母的唠叨、家中的劳动,把学校看作避难所,而不是求知的地方。

2.4家长的教育方法造成厌学。有些家长的功利思想特别严重,一是虚荣心,邻居的孩子或者同学、同事的孩子比自己孩子成绩好,心理不平衡,便拼命要求孩子争气,二是成人化,强化孩子的大人意识,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思想来对待学习,什么搞好学习将来就能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等。事实上,这些功利思想的强化,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孩子们往往不仅不买帐,反而麻木不仁,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为他们的心理并没有成熟到大人的地步,是不可能按照成人的思想来生活的,欲速则不达。家长会后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你看看你这次考试考的什么成绩,为什么这么差,看我回家收拾你!”

2.5家庭的变故造成学生的厌学。家庭父母的离异给学生造成的的心里伤害使他们显得很无助,由于家庭中缺少了爱,一些学生的心理承重能力不强,造成了学生有厌学。

2.6抵挡不住诱惑造成学生厌学。学生模仿能力很强,从众心理普遍,渴望且现自己,而又难辩正误,抵挡不住社会中的各种诱惑。为了“显摆”自己,爱慕虚荣,攀比,穿金戴银讲时髦,崇尚服饰华丽讲派头,吸烟、比“酷”、追星,唯独不讲学习,把对学习的精神都转称到了不正当情趣,缺乏高雅生活情趣,发展下去厌学心理便自然形成了。

综上所述,学生厌学主要是由于学习本身的性质和成人的教育态度造成的。因此,要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必须从消除这些引起学生厌学心理的不良因素着手,寻求克服办法和途径。

3.如何克服厌学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1因材施教,适当减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般认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精神紧张程度过高;二是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三是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怕等情绪的反应。以这种分析为理论依据,我们可以剖析出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如下:在学校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学生在教师有组织、有目的地指导下,通过系统学习各学科知识来掌握前人认识的成果,提高能力,发展智力。这种把前人经验转化为个人知识的内化过程,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因而需要较大心智努力。科学研究表明,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括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知识的理解、巩固与保持离不开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及想象等心理活动,而人的知识性又依赖于人的情感、意志、兴趣及需要等动机因素。凡是需要心智努力的事,都伴随着一定的精神紧张,也就容易产生心理疲倦感。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某些因素造成厌学心理。目前,社会、学校及家庭,为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九年义务教育制,教学大纲和教材都适当降低了要求,减少了教学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从过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有充裕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生活。需要说明的是学生的知识转化为技能,主要是通过实践和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做适量的练习是重要的和必不可少的,只是要把握适量而已,使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未完成学业,避免产生厌学情绪。

3.2采用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丰富课堂,吸引学生。教学强调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自己的教学,倡导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的变革,成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课堂重建。传统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强调预设课程的忠实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强调生活课程的自主体验。学生是自主的,教师也是自主的,那种“课堂以外的所谓的专家牵着教师的鼻子走”的现象已经不存在了,教师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权利,用心设计与经营课堂,以课堂为媒介,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对枯燥书本知识学习的排斥性。

一般而言,协同教学、讨论教学、探究教学、创意教学是较为常见和有效的。综上所述,我认为,为了预防和“治疗”学生厌学心理,应强调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一张教育网;学校应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进行理想教育,提高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面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规律,贴近学生、贴近学生实际,开设心理教育方面的课程,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在学习,以良好心态,积极的投身于学习当中,使其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