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细菌学分析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细菌学分析及护理

何思维

何思维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从细菌学的分析角度及临床护理情况出发探讨ICU(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原因。方法通过实际范例研究来分析ICU肺部感染患者的特点、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护理注意事项。结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9.8%、71.5%和28.7%。肺部感染主要的致病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G-菌);真菌的比例有逐渐上升的趁势。结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易发因素。诱发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和联合应用抗生素。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可以控制和减少ICU肺部感染发生。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护理

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由于病人本身所固有的身体抵抗力和一些侵入性操作等原因会使得致病菌获得较快的生长和繁殖,特别是在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及难治率方面更是如此。经过笔者的观察发现,重症监护病房颅脑外伤患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为40.1%。通过对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80例患者情况的分析,现将观察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4至2013月4月我院ICU住院时间3d以上采取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方式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5例,女35例,年龄21-79岁,平均48.6岁。其中建立人工气道30例,占37.5%;气管切开25例,占31.2%。机械通气25例,占31.2%。其中脑外伤和脑出血64例,占80%。

1.2方法

1.2.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对于无菌技术,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这是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防止病变区恶化的前提性条件。在确保病人安全,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等措施上,无菌技术无疑是不可或缺的。[6]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要始终严格的遵守无菌技术,严格按照无菌技术的操作规则来治疗和护理。

1.2.2加强口腔护理在口腔护理中,可以使用生理盐水、1%-3%过氧化氢溶液、0.02%呋喃西林溶液、0.1%醋酸溶液等来清洁口腔,广谱抗菌。气管切开后,细菌会大量从切口处进入。可以说,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做好口腔护理。

1.2.3观察痰液从痰液的颜色、性质、量等可为肺部感染的诊断提供依据。如果痰液增多,且色泽多为黄色豁稠痰的,那很有可能就是肺部感染了。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观察病人的痰,发现有异样则要及时告知医生,这样可以防范和及早治疗。

1.2.4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制度。每天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用含氯的消毒液擦洗地板、柜子等,每月检测细菌一次,及时通风换气。

2.结果

2.1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对66例患者的标本进行培养后发现连续2次以上痰培养阳性的有54例,培养出细菌78株,菌株分布见表1。

表178株细菌分布构成比

病原菌

株数

构成比(%)

13

16.6

4

5.1

1

1.2

5

6.1

10

12.8

6

7.6

4

5.1

3

3.8

7

8.9

8

10.1

9

11.5

5

6.1

3

3.8

78

100.0

从表l可见,G-杆菌41株,占52.5%,G+球菌12株,占15.3%,真菌25株,占32.1%。

2.2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66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有38例。如表2所示,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是肺部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关因素

病例数

感染例数

感染率(%)

22

18

81.8

25

21

84.2

11

9

81.8

32

17

53.1

28

12

42.8

23

10

43.4

54

26

48.1

3讨论

3.1感染原因的探讨

3.1.1人工气道与机械通气的相结合医学技术日新月异,随着呼吸机械等的大量应用,毫无疑问,机械通气已经变成为临床抢救急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由此而产生的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技术的应用也是越来越普遍。在本次的研究中发现接受了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气管插管者发生肺部感染分别为79.8%、71.5%和28.7%。建立人工气道可以为手术治疗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另一方面其副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主要是机械通气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上呼吸道的屏障功能,一些病变细菌会在此大量而迅速的生长繁殖。由此,进一步感染下呼吸道。在插管过程中,由聚集在表面的导管口咽部细菌形成的生物膜的保护作用,抗生素或宿主对这些细菌的攻击作用基本无效果。

3.1.2抗菌素的应用的影响医院获得感染致病菌群中G-菌多占主要地位。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分别占62.7%-83.1%,G+菌8.7-23.6%占第2位,真菌4.6%-11.3%占第3位。我院的G-菌74.9%,其中占21.6%的铜绿假单胞菌最主要的菌种。由于较多的使用抗菌素等的原因,真菌感染以36.1%的比例远高于占22.8%的G+菌,真菌的比例上升越来越快。

3.1.3住院时间长短的影响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场所,病原微生物大量聚集于此。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知道重症患者的住院一般都是很长的。毫无疑问,病原微生物容易在体内繁殖,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3.2护理

3.2.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对于无菌技术,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这是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防止病变区恶化的前提性条件。在确保病人安全,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等措施上,无菌技术无疑是不可或缺的。[6]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要始终严格的遵守无菌技术,严格按照无菌技术的操作规则来治疗和护理。

3.2.2加强口腔护理在口腔护理中,可以使用生理盐水、1%-3%过氧化氢溶液、0.02%呋喃西林溶液、0.1%醋酸溶液等来清洁口腔,广谱抗菌。气管切开后,细菌会大量从切口处进入。。可以说,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做好口腔护理。

3.2.3观察痰液从痰液的颜色、性质、量等可为肺部感染的诊断提供依据。如果痰液增多,且色泽多为黄色豁稠痰的,那很有可能就是肺部感染了。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观察病人的痰,发现有异样则要及时告知医生,这样可以防范和及早治疗。

3.2.4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制度。每天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用含氯的消毒液擦洗地板、柜子等,每月检测细菌一次,及时通风换气。

参考文献

[l]宋青,何蕾,黄晓明,等.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3(4):389.

[2]全国肺部感染学术研讨会.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部感染诊断标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13(6):372.

[3]傅应云,何正强,吴伟元,等.呼吸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2,15(5):951.

[4]刘鲁沂,朱永健,干守丽,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5):388.

[5]徐听,许燕卿,干守丽,等.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内肺炎细菌耐药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2(5):392.